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理大:吃含汞海产致神经退化

人气: 31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1年03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何淑慧报导)香港理工大学3月3日公布的研究发现,长期食用海产食品中常见的水银污染物“甲基汞”,即使微量,仍可能增加神经退化的风险,并会影响到约十分之一的蛋白质酶能力。

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让实验白鼠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基汞”,结果发现,白鼠小脑积聚水银的含量最高,大脑也积聚了其他型态的水银,而且脑部部分蛋白质亦会减半,影响神经元运作。

另外,科研小组让实验白鼠长期食用低剂量的水银,结果显示,近10%白鼠脑部体感皮层的蛋白质退减至少一半,而相关蛋白质受影响后会减损大脑的复元能力,增加罹患神经退化的风险。科学家提醒,水银常见于鱼类中,不能透过烹煮减少,建议市民减少吃大型的鱼。

水银影响脑部蛋白质

理大应用生物与化学科技学系教授卢俊立指出,“甲基汞”一般在烧炭时会释放,进入水中再被水中细菌改变其性质,由无机转变为有机,再被鱼类吸收,而人类进食鱼类时便会从中摄取了水银。为了解长期接触水银对大脑的影响,卢俊立领导的科研小组,每日喂食老鼠40微克的水银,12周后再解剖老鼠的大脑作研究,结果发现老鼠小脑中积聚的水银含量最高,其次是视觉皮层、运动皮层及体感皮层。

另外,研究又发现,老鼠在长期食用低剂量的水银后,脑部内的973种蛋白质,有104种会退减至少50%,而神经元作正常运作是依靠这些蛋白质提供能量,因此大脑的复元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他指出,长期接触低剂量水银,可能会增加患上神经退化疾病的风险。

水银无法分解

水银是海产食物中常见的污染物,若长期摄取,会积聚体内。由于鱼类吸收的水银,最终会转移至人体,而肉食鱼(专食小鱼的大鱼),其所含的水银或会较高。

卢俊立教授指出,水银无法透过烹调而分解,进入人体后被胃部吸收, 再转移至血、肾、肝、脑,甚至怀孕妇女的胎盘,继而影响胎儿脑部,但他强调,长时期的接触意思是“每天都吃含水银的鱼30年”,因此市民只要有均衡饮食,便不会构成严重影响,而且鱼类含丰富的营养价值,对人体健康亦有好处,毋须过分担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