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缘故事:文人墨客与扇面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1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3月18日讯】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而这时期的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一些诗人词人,除了饮酒作诗,经常边摇纨扇边吟诗作赋。历代文人墨客们还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抒情言志,形成了独特的“扇子文化”

误点成蝇

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汉恒帝曾赐曹操一柄“九华扇”,十分名贵,其子曹子建特为此写了一篇《九华扇赋》。

曹操便请杨修为他画扇,不料杨修不小心将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将扇上的墨点画成一只欲飞的苍蝇,曹操看后竟误以为真,忙用手去拍打。从此,“误点成蝇”的典故流传至今。

唐伯虎巧画扇面

唐伯虎很擅长画扇面,他技艺超群,远近闻名,有好事者不服气,就故意出难题刁难。

一天,有人来请唐伯虎画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画上画100只骆驼。唐伯虎什么也没说,点点头就开始画了起来。只见他先画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间画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随后在山的左侧画了一只骆驼的后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挡住;在山的右侧画了一只露出前半身的骆驼,正被主人牵着。画完后,唐伯虎放下了笔。

来人一看就急了,说:“这可不够一百只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笔来,在旁边题了一首诗:“百只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只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来人一看,哑口无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没过几天,又一个秀才模样的人让唐伯虎画扇。他自己命了一个题,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点点头,就在扇面的右边画出几片绿叶来,一群蜜蜂,一只蝴蝶,正飞了过去。然后,唐伯虎在扇面上题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赞叹不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有一位书画家名叫祝允明,由于他手上多了个岐指,自号祝枝山。他文才敏捷,意新词妙,和当时的唐伯虎、文徵明、周文宾被人称为“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虽然出生于豪门富户,却嫉恶如仇,常用笔墨戏弄贪官污吏,替平民百姓说话。 对联
  • 16岁时唐伯虎参加秀才考试,中了第一名案首。
  • 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扇子款式是折扇,又名聚头扇、折叠扇、撒扇,可以折叠,方便携带,但是制造技术比较繁复。电影电视里的文人雅士,扇不离手的扇多数就是折扇。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迁都临安(即杭州)后,制扇工艺更为发达,形成了许多的著名商号,如“徐茂之”、“青茂”、“陈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后,杭州制扇业极为发达,与丝绸、茶叶齐名,被视为“杭产三绝”,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线、杭烟、杭粉、杭扇)之一。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天象奇观常常引起观星族的兴趣,也引得关心天象与世运吉凶者的关注,“七星连珠”就是其中一种!你可知“七星连珠”、“五星连珠”从遥远的时代以来,就是极受古代中国重视的天文现象,古来有句成语叫“珠联璧合”,就是指这个天文现象。“七星连珠”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史上第一次七星连珠发生于何时?“七星连珠”是吉兆还是恶兆呢?
  • 俗话以“呆若木鸡”来形容人愚笨或受惊吓发愣的样子。其实古代“呆若木鸡”意指人怎样的心理精神状态呢?在历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鸡战胜强敌,我们来看看。
  • 元宵节是个天上人间交会的美好日子。一说到元宵夜,谁能不想起赏花灯呢,宋朝诗人一翦梅卢炳说“灯火楼台万斛莲”,元宵花灯照亮天人之间,一夕如昼,更少不了“灯谜”共欢伴,还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圆”让元宵的记忆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这些元宵节俗的来源吗?嘉节当前,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追一追元宵节俗的时空背景。
  • 儒家认为揖让之礼“屈己敬人”的精神是君子之心的表现。而《易经》的哲理则以为屈己敬人的“谦谦君子,利涉大川”,就说谦退有益于人突破环境限制向四方发展。这些都是中华文化重视揖让的精神所在,而具体表现在生活中的主要场合就是见面的揖礼。
  • 黄帝梦中之人转生老子?印度人和希腊人同宗?一阵大风带来的奇迹,真实的历史,超越你想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