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茶语(二)

作者:宁静
font print 人气: 62
【字号】    
   标签: tags:

在千姿百态的茶壶中,我只对“倒把西施壶”情有独钟。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唐.李白〈西施〉)

爱茶之人很多都是爱壶的,我把它当作我的知音。此壶原料纯正,手感细腻,雅致玲珑,壶身圆润饱满,线条清晰,壶嘴宛如樱桃小口,出水流畅,精致典雅的发髻装缀成倒把,身盖相连,密封极好。

泡茶时,轻提倒把,使壶身倾斜,一股细而圆润的水流泻出,恰似妩媚动人的西施,令我爱不释手……

以它冲泡的铁观音茶汤清澈明亮、入口醇厚,咽过后齿颊留香。

我也会用茶汤养壶,将茶汤淋在“倒把西施壶”上,使它蒸发、吸收,以滋润壶身;时常用手抚摸壶身,细心养护,日积月累,可使壶光润泽、柔和宁静。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慢慢人生路,往来如穿梭;奈何高山流水,知音总难寻。

用真诚去寻觅你我共同的心声,那曾经都有着一样精神世界的同路人;用纯净善良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有缘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幻身坐蒲团 空性茶中传 客散喧哗去 净吾素茶盘
  • 非花非蕊自生香 风流千古杯中扬 柴门墨案习清风 峥嵘空性叶中藏
  • (大纪元记者孙帼英台湾台南报导)又是逢春风迎人的3月,美国神韵艺术团随着春的脚步,将第五度翩然降临宝岛,社团法人台湾新唐人国际文化学会,特于2日下午,假台南桂田酒店翠园厅举办一场艺术飨宴茶会,现场70多位来宾共赏“美国神韵艺术团”的精神内涵并分享内心的感动。
  • 爱茶的我,内心是清净的,喜欢喝淡茶,在淡雅的檀香中,冲泡一杯自己喜欢的茶在手,看着那晶莹剔透的汤色,静心体会这美妙的感受。
  • (大纪元记者彭瑞兰台湾新竹报导)茶的故乡新竹县,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区办理茶体验系列活动。9日召开记者会,文化局吕副局长宣布,“好客,上好茶”主题特展。从3月12日开始至6月12日止,透过茶中四艺、老茶新窨、老茶故事、生活茶等展览及茶事展演,结合陶艺、竹艺、家具、柿染、工艺、服饰等文创品展出,带领民众认识新竹饮茶文化。
  • 茶文化渊源流长,绵亘幽深,而对于茶道的推崇从古至今,连绵不绝,耐人寻味。品茶论道自古被认为是君子所为,而茶室历来为文人雅士相约之所。
  • 人间四月天,清新雅逸,恰合茶天然的特性。饮茶除了得到感官的享受之外,还能让我们静心、宁神,有助于去除杂念,以茶悟道,提升生活与生命的境界。不论你平日喝不喝茶,别错过四月天与茶约会的好时机!俗语说“一两黄金一两茶”“一两明前一两金”,其实,爱好四月天的好茶不一定要花大金,本文要从文化的视野出发,讲讲四月天的茶知识,顺及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茶。
  • 宝塔伴茶诗,唐诗一经典,!中唐隐士陆羽开启了中华茶道,他透过实地调查研究写下《茶经》,系统地介绍了茶道,包括怎么造茶、煮茶、饮茶,怎么运用茶具、茶器,也介绍了茶史、古人茶事、哪里有好茶等等。陆羽《茶经》把药用之茶转入饮用之茶的文化,在中唐,茶道的艺术就蓬勃发展了。本文要介绍的这首元稹的宝塔诗《茶‧一言至七言诗》贴切地反映了唐代茶道的精致内涵与精神境界以及茶道中的友谊。
  •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在水边隐居的高人,经常亲近自然,日常活动都能保持心态纯净。徐明义画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义 提供)
    谁是古今“茶神”“茶圣”呢?爱好茶道之人都会想起陆羽(字鸿渐、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陆羽的足迹踏遍中国种茶名山和名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成了《茶经》传世,开导后人茶文化的风尚流传至今,并使得中华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经典。陆羽对茶的研究为何能脱颖而出留下千古的功业呢?陆羽是怎样和茶结缘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经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响的一生。一起来探索陆羽的生命之《歌》!
  • 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品,上古时代神农氏便使用茶来解毒。到了唐代,茶圣陆羽写成《茶经》,将茶道文化推向成熟。或许是茶本身苦口却香醇的味道天然就具备着哲思与禅机,茶与文人士大夫的关系尤为密切,故而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雅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