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年的习俗(2)

雯子
font print 人气: 65
【字号】    
   标签: tags: , , ,

过大年 阖家欢  
  
除夕大年夜在每一个中国人心目中无疑都是极为重要的。在辞旧迎新之际,从宫廷到民间,处处充满了喜气,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即使有烦恼也暂且放到一边。 家家装饰一新,大人们忙着制备各种应时年货,准备年夜饭,小孩子们则早早就开始欢天喜地在院子里放鞭炮,欢笑声,爆竹声,喧闹声夹杂在一起,烘托着甜甜浓浓的吉庆气氛。 (图14)


《爆竹声声》

除夕团圆饭

腊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之意,故叫“除夕”,俗称大年三十。“阖家欢聚”是年节里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人扎根心底的传统观念。吃年夜饭是一家人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了,满桌佳倄盛馔悦目,身旁亲朋好友相伴,这种天伦之乐让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暖洋洋喜盈盈的滋味,这也是孩提时代最使人留念的记忆。

北方年夜饭一定要吃饺子,叫“更岁交子”,意为新旧交替。民间也有在元旦子时吃饺子的习俗,而清帝因为要在子时点香行礼,祭祖礼佛,所以到祭拜仪式结束后的凌晨三点才能吃上饺子呢。

《岁朝欢庆图》


15.《岁朝欢庆图》 台北故宫 清 如意馆画家 姚文瀚 82.4cmX55cm

此图描绘过年阖家欢庆团圆的场面。男女主人端坐厅堂,孩童们则敲锣击鼓、吹笙拍板,耍玩傀儡、点燃炮竹,嬉戏游玩于庭院中。家仆或持酒壶侍立,或端送糕果,穿梭于前厅回廊里。后院女眷们忙碌准备年夜饭,有包饺子,捧年糕的,远处阁楼上男仆合力悬挂大灯笼。庭院火盆热腾腾烧着松枝、芝麻秸;室内布置着“四季花卉”大立屏,朱几瓶插牡丹,烘托出满堂富贵欢乐吉祥的年味。

姚文瀚(1713-?)字濯亭,顺天(今北京)人。胡敬《国朝院画录》:“姚文瀚,工人物,兼擅释道画像。”乾隆八年(1743)进入如意馆,在宫中长达四十多年。

守岁熬年夜

除夕守岁是炎黄子孙至为重视的年俗,俗称“熬年”。魏晋时期就有记,唐太宗有“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唐张说有“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等诗。 除夕晚上年夜饭吃完,桌案满满摆上茶果糕点,有苹果(平平安安)、柿子(事事如意)、枣子(春早来),桔子和荔枝(吉利),粘糕(年年高),供上“隔年饭”(年年有剩饭)….., 一家老小不睡觉,欢聚酣饮,谈笑畅叙,其乐融融,这时候在外的游子们也一定要想办法回家来的。


16. 《红花卷烛》

守岁的来历很有趣,传说中古代有只怪物叫“年兽”,专门在岁末夜里出来吃人, 害得百姓那天晚上都不敢睡觉。 后来人们发现它害怕火光和红色,所以就点燃竹子发出“啪啪”声吓走“年兽”,这就是放鞭炮的起源喔。 (图16)

子时爆竹声

当午夜交正子时,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新年钟声响起,户户灯火通明,此时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此起彼伏,震彻天宇,将除夕热闹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这里表达了人们辞旧迎新,趋吉避凶,喜庆愉乐的欢畅心情。

拜天地祖先

大家放完鞭炮后回到屋里,要在家中正厅的祖先牌位前, 按照长幼次序上香跪拜。
  
(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全宇韩国首尔摄影报导)与中国一样,农历新年是韩国代表性的节日,对韩国人来说,农历新年的历史传统悠久,除了大年初一的祭祖,家人团聚共度佳节外,各地为欢度新年,都会举办各种迎新年民俗庆典活动。
  • 应中国大陆民众的要求,新唐人网站将对中国大陆播出“2011新唐人电视台全球华人新年晚会”。此播出只针对中国大陆网民,其它地区不能收看。
  • 大年初三,全家欢乐好去处,“四海迎春园游会”,5日(星期六)上午10时至下午5时,位于山谷大道上嘉惠尔街和阿曼索街之间两百个摊位有吃、有玩,车展、医疗、民俗等等,在农历新春之际,共同欢渡这个华人的大节庆。
  • 日本进入“高龄化”和“少子化”时代。正因为此,日本许多的传统民俗也受到影响。一些地区因为几年新娘没有出现,传统怪异的“正月打新娘屁股”的活动也无法开展。不过,今年1月15日,日本秋田县仁贺保市大森地区在事隔4年以后,终于再次举行这样的活动了。
  • 面对美国自由、人权、平等的价值观,在曼哈顿的华埠新春“爱心花车大游行”组织者,却将以前参加游行的法轮功团体排除在外。
  • 1806 年,约翰‧卡罗尔(John Carroll)成为美国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国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罗尔还亲眼目睹了新国家第一座大教堂的开工。这座教堂是美国早期杰出建筑师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伟大的杰作之一,如今称为巴尔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伦大教堂(或译达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兰东北方,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诺曼式建筑(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国诺曼人在11、12世纪时建造的英格兰罗马式风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韩德尔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歌剧,而《阿里欧唐德》(Ariodante)或许是他最历久不衰的杰作,展现他丰富的音乐表达结合戏剧性叙事的能力。
  • 美国在制作绗缝被(quilt)方面有悠久传统,但绗缝艺术可以追溯到欧洲和亚洲的中世纪。英文“quilt”一词最早出现于13世纪,与拉丁文“culcita”(意为“垫子”)有关;当时制作绗缝被是为了基本生活所需、庆祝特定人生大事、彰显针线技艺,以及作为政治宣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