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缘故事:苏东坡画扇结案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7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2月24日讯】谈起扇子,在电扇、空调普及之前,可以说老百姓们从小到大去暑纳凉,人人都用过。其实,在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扇子款式是折扇,又名聚头扇、折叠扇、撒扇,可以折叠,方便携带,但是制造技术比较繁复。电影电视里的文人雅士,扇不离手的扇多数就是折扇。

当然,根据扇面的形状和制扇的材料不同,又有柄扇、团扇、羽扇、木扇、竹扇、绢扇、葵扇、檀香扇、象牙扇等之分。

古今三把“名扇”

其中,从古至今, 有几把扇子可谓是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第一把,就是三国时代卓越的政治、军事家诸葛亮手中的鹅毛大扇,世人形容诸葛亮“羽扇纶巾”,未出茅庐即定三分天下之计,辅佐刘备,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每每摇动手中鹅毛大扇,即是计将所出之时。

第二把,是铁扇公主手中把齐天大圣孙悟空一扇搧出五万多里的芭蕉扇,不但风力强劲,而且善熄烈火。

第三把,就是“鞋儿破、帽儿破”的济公和尚,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但是游方市井、扶危济困,一把破扇,除暴安良、彰善罚恶。

所以说,很多人与扇相熟、有缘。又云:扇缘,即善缘也。让我们看看古往今来,扇缘的故事吧。


世人形容诸葛亮“羽扇纶巾”,未出茅庐即定三分天下之计。(大纪元资料图片)

苏东坡画扇结案

北宋神宗年间,大文豪苏轼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苏东坡到杭州作通判的第二年初秋,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在家中宴请诗友,其时正是菊花初放,金风送爽,主宾酒过三巡,正在作诗助兴之际,突然听到衙前传来一阵鼓声,家人禀报:“外面有人击鼓告状。”苏东坡和诗友深感扫兴。但他还是立即穿上官服开堂审案。

告状人是本地的一个绸缎商,他状告本地的一个小买卖人张二,在前一年冬天,向他借了二万钱,说好半年还清,到现在已近一年,分文未付,几次讨帐也无结果。

东坡看过状纸,命差人传张二上堂,当面对质。张二哭丧着脸说:“我是赶时令做小买卖的生意人。去年冬天,我借了他二万钱购置折扇,谁知过了端阳,天气凉爽异常,而且还经常下雨,哪里还有人会来买我的扇子?您瞧,这几日又在下雨。哎……”说罢泪如泉涌。

苏东坡心想,欠债还钱,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看张二生意艰难,无钱还债。再逼可能会逼出人命来。苏东坡沉思了片刻,说:“张二,你快回家取三十把折扇过来。”李四虽然不解,但是哪敢怠慢,立即回家取来扇子。苏东坡摊开扇子,挥笔作画。不一会儿,苏东坡指着已经画毕的三十把扇子,吩咐张二道:“你立即上街去卖,就说是苏东坡画的扇面,一千钱一把。”

果然,人们一听是苏东坡的墨宝,争先恐后,只半个时辰,三十把扇子就被抢购一空。苏东坡命张二先把欠绸缎商的二万钱连本带利还了帐,然后将剩余的钱给张二作本钱继续作买卖。就这样,一件难办的案子被苏东坡轻易的了结了。

“东坡画扇结案”的故事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杭城的大街小巷。原先,杭州的纸扇只有黑纸扇和白纸扇两种,自从东坡画扇之后,人们也学起来,有的描花鸟,有的描人物,有的描山水。这样的杭扇、不仅可以取凉,又可以观赏,很受欢迎,所以从北宋一直流传到现今,苏东坡可能没有想到,他的这一义举开创了杭州在扇面作书画之风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宋的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位美食家,许多美食经他品尝后,由他妙笔生花地评点,从而名扬千古。 附图
  • 幽默风趣今人爱,古人也爱。以下是近两千年前的笑话,出于邯郸淳(约132—221,东汉末到三国时代)编辑的《笑林》。古人的笑谈说了些什么?晶莹闪亮的光彩是什么呢?
  • 这是儒家心性修炼之关键处。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孔门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还是布满荆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