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史概论

华夏丹青 照耀古今(下)

作者:天乐
font print 人气: 476
【字号】    
   标签: tags: ,

华夏丹青艺术发源于中国古老的半神文化,其艺术风格与精神,展现了绘画深奥的内涵,也造就了各朝代的文化特质。

五代、宋前期绘画衍生自唐朝,技法、观念趋于完备;山林文学与自然山川的体验,深深影响了中国山水画。

到了元代,神灵劝诫题材渐少,人物画日益兴盛,这些人物画作仍散发着一种高洁、脱俗的气息。至明末徐渭,不满世俗、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以夸张手法所作之作品,在绘画史上留下了嘲弄的一笔。

初唐薛稷画鹤享誉画坛,开启了花鸟画科与花鸟画家兴起之契机;尔后有擅画马的曹霸、韩干、陈宏等;中唐后,出现了擅画花鸟翎毛与人物画的画家周昉,其人物仕女形象以“丰肌秀骨”著称,为唐人审美的典型。

北宋山水雄浑丰实 南宋空灵遐思

五代和宋前期的绘画,延续、衍生自唐朝。绘画技法、观念趋于完备,加上山林文学、生命观和对自然的体验,对中国山水画的演进有着极大影响力。五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代表人物,以北方山水为题材的有梁荆浩、关仝,北宋范宽、李成和郭熙;和南方以山水入画的南唐董源、巨然。

在画面构图方面,五代北宋采丰碑式构图法,之后发展到两旁的大山大水,顶天立地,气魄雄伟。皴擦出的山石具质感、量感,体现出一种“丰实”之美。郭熙提出“三远”说,显示出当时对空间的认识更加成熟。南宋因所处地域为江南,山水画作里多了一分朦胧空灵,画面大幅留白;内容多为山的某一角落,或者一片浅滩,或一道渡口,这种布局以马远和夏圭做得最完备,因而有“马一 角”、“夏半边”之说。

花鸟院画 徐黄二体

五代花鸟画有所谓“徐黄二体”,原是指南唐徐熙和前蜀黄筌,因画风之殊,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一中,将其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宋初画院对画作的品评即以“黄家富贵”为准则,后有画风倾向徐熙的画家崔白。

在人物、山水、花鸟画上,宋代画家都有着新鲜的创意。《清明上河图》此幅巨型风俗画,画风细致、淳朴;全图共分三段,从右至左,由郊外到市区,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繁荣的景象。着色淡雅,虽意境并不深远,与以往重视精神境界的艺术,品味有所差异,然而壮观的场面、细腻精确的画风,仍令人叹为观止,且极具历史文献价值。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表现世俗生活的风俗画更加受人青睐。

文人丹青 追寻宁静超然

元代文人丹青艺术独具匠心,把诗、书、画还有雕刻精美的印章融为一体,使具有良好文学素养的画家、隐士们有了任我游骋的艺术天地。这些艺术珍品的题材多为山水、枯木竹石、花鸟人物等等;布局周致,着色淡雅清新而古朴,颇有复古且超然的精神内涵。

虽然以神灵劝诫为题材的作品在元代变得稀少,但这些文人画家们,仍然有着一种脱俗而高洁的品质。著名画家吴镇的《双松图》描绘的仿佛是画家本人。两棵松树立于天地之间,有着一种傲然超俗的神韵;苍劲而挺拔的枝干互相缠绕,始于中间又在顶部交叉,然后再分开,仿佛表达了作者顽强不屈的精神气慨。

他的另一幅《洞庭渔隐图》以山的一角、宁静的洞庭湖水为主要背景;空旷秀灵的山水汽息油然而生。一个渔翁驶着一条小舟,自东向南悠然而下,万籁俱寂的气氛里增添了鲜活的一笔,两棵秀拔的松树立于湖水对岸,静观山水变化,仿若已成了整幅画的精髓所在。

明代浙派与吴门画派

文人画在明代更为成熟,开始是以戴进为创始人的浙派山水画;和以沈周、文徵明为首的吴门画派为先导。这时画家多因社会风气的腐败,摒弃功名,悠游林下,以 诗文、书画自娱。著名画家文徵明,集诗、书、画于一身,为人宽厚大度、品德高尚清廉。代表作《古木寒泉》使人不禁想起李白的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幅画有着空旷幽远的气韵,可称得上是绝世之作。

浙派创始人戴进,字文进,号静庵。画作《达摩六祖师像》画面古厚生动,气韵逼真威严,展现了当时达摩师生之间的生活情景。流畅遒劲的线条把人物勾画得栩栩如生。明末的徐渭被称作怪才,他用夸张写意的手法,来表达对世俗的不满,及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他这些反传统的作品,在绘画史上似乎留下了嘲弄的一笔。徐渭的画风对“清初四僧”以及中期的“扬州八怪”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画作反映了他们的人生观,同时也表露了对艺术的态度。

另外,著名画家袁江创作的《蓬莱仙岛图》设色古朴鲜润、构图精细;飘渺的烟云环绕着山峰、楼阁、亭台,真有身临其境之感。清初还有遵行古法的六大家,其中恽寿平以没骨法所进行的写生花卉而闻名。

艺术与修炼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各行各业都讲究调息、运气,从事绘画更应如此。中国古人艺术创作的灵感,大都来源于内心的平静与内在精神的修炼。历代国画大师也都是以修心、养性为主。艺术家们在净心、修心中放淡各种欲望,胸怀豁达祥和,艺术境界自然随之升华上来。

如果人们能领悟到真正的艺术应与修炼结合,那么就能体悟到艺术的真谛与生命的价值所在。这样看来,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修炼结合起来,是再恰当不过了。@*#

──取材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周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为迎接中国新年兔年的到来,华夏书法学会指导老师丁兆麟和会员,并邀请多位书法家于昨天(1月 30日)下午在纽约华侨文教服务中心礼堂举办“免费写春联”活动,现场挥毫,与民众共庆佳节。该会会长孙载民感谢Allstate 保险公司以及曹家风老先生提供红纸,让每位前来的民众都能满载而归。
  • 从某种角度上看,文明在它的起始阶段反而是最成熟的形态,这对很多人来讲是个比较新奇的观点,挺有启发意义。我们对历史不能简单地直线式地理解。
  • 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这样的十分遗憾的事,很多很珍贵的东西没有保留下,这种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宋代以后音乐离交响化就走得更远了。像胡琴、琵琶、筝、古琴、笛子都有很多很好的独奏曲目。
  • 钟在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期非常重要,作为“雅乐”的重要乐器,被作为“八音之首”。是高规格的礼器和乐器,地位十分尊崇。
  • 安妮女王除了开创英国18世纪的黄金时代外,她的统治还标志着绘画、戏剧、诗歌和音乐等高品质艺术的兴起。安妮女王延续伊丽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铭:“永远不变”(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体现她的使命就是恢复受法国和西班牙影响之前的英国的价值观与传统。
  • 透过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贡”(Bodegón)画作将这种仪式化的舒适氛围融入其中。
  • 提香对场景的精心设计、富于表现力的色彩,以及对人像和物件的敏锐刻画,启发了后世的欧洲艺术家。观众凝视此画时,犹如置身人群中,仿佛艺术家要求观者一同省视自己的良知与对神的信念。
  • 德国的视觉艺术,相较其哲学文学音乐,是较少被德国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国艺术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却深深影响着其它领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为什么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对色彩与构图的运用是德国浪漫主义的特色,他赋予风景画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意义。他将灵魂注入风景里,而风景里被照亮的空气是“灵体”,让每一幅画作充满个体性与内在连结
  • 马德里拥有世界上最[ascii]着[/ascii]名的博物馆之一——普拉多博物馆。而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贵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画《宫娥》(Las Meninas)是其镇馆之宝。
  • 斯皮诺拉对敌军的武艺充满敬佩,遂允许荷兰军队如阅兵游行一般地撤出布雷达——他们手持武器,鼓声震天,旗帜飘扬;他也严禁部下对败军幸灾乐祸。当尤斯蒂努斯以传统方式向他走来示降时,斯皮诺拉下马与他平等相见。两人一见面,斯皮诺拉便对这位荷兰指挥官及其部队大加赞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