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铁路下地 4大道缝合台北市容

人气: 3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0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汪淑芬台北22日电)长达28年的台北铁路地下化工程终于划下句点,多数20、30岁年轻人很难想像台北都会区平面道路曾有铁路;因铁路移到地下,大台北多了4条大道,缝合因铁路阻隔而有落差的市容。

五星级的君品酒店位置现在车水马龙,同一建物的京站,更是年轻人喜爱的结合餐饮及购物流行广场,很难想像君品的地点以前是台北后火车站。

20多年前,台北火车站的前站因是旅客进出主要出入口,自然形成热闹商圈;后站因铁路阻隔,人潮难聚集,商业不发达,因发展不易,给人的印象是较脏乱,和前站有如两个世界。

交通部从民国72年开始铁路地下化工程,第1期只有4.42公里,主要是将华山到万华间包括台北车站地下化;78年完工后,贯通重庆南北路、公园路,拓建郑州路,衔接忠孝西路与承德路,不但台北车站附近交通变得顺畅,商家因少了铁路阻隔,逐渐往原本的后站方向拓展。

交通部铁路改建工程局副局长周永晖说,台北铁路地下化共有4期,并非原先就规划好;但第1期做完后,各方反映良好,加上交通量成长,就持续推动华山到松山的松山专案、万华到板桥的万板专案及最后一期的南港专案。

铁工局统计,大台北都会区因铁路地下化共消除了40个平交道,多出的平面空间新增了市民大道、县民大道及艋舺大道,加上原有的中华路因铁路地下化及中华商场拆除而变宽;现在不只台北车站四周都很热闹,万华车站、松山车站早已无前后站之分,板桥新站更带动新板特区的开发。

铁工局南港工区主任陈义明说,强调时尚的微风广场及京华城百货,如果不是铁路地下化,也不会存在。

周永晖也提到,因观念改变,后期铁路地下化的做法比早年进步,例如现在的台北车站早年地下化时,因受限法令,只盖了六层楼,现在看来很可惜;而后来的万华车站、南港车站的站体预保留空间,采BOT方式交由民间开发,车站能发挥更大经济效益。

交通部路政司副司长林国显说,铁路无论是地下化或高架,都能让平面道路减少阻碍,新增加的廊道空间,有助都市更新发展,具有缝合都市市容的功能,都会区不再因路一分为二,可以促进都市整体开发,开创都市景观新风貌;另从环保角度来看,铁路地下化后已没有平交道,车辆不必再因火车通过而停下等待,可减少噪音及废气排放,达到节能减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