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1年01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陈玮臻台湾台北报导)据主计处公布最新“家庭收支调查结果”显示,以30坪的标准中古住宅价来看,台北市最新的房价所得比为11.5倍,较2008年的9.9倍高出许多,这让单靠所得收入的小市民,想在台北市一圆买屋梦,就得必须11年半不吃不喝才能办到,实在困难。有鉴于此,为健全房地产市场,国立政治大学近日举办公共政策论坛,邀请众多产、官、学等专家,分别针对“房地产成交价格资讯透明化”与“房地产现行财经政策之改革”进行研究探讨。
房价资讯不透明 房市呈“非理性繁荣”
内政部地政司司长萧辅导指出,目前台湾的土地登记是兼采托伦斯及权利登记制度,所以任何人可仅凭门牌号码就可得知地籍资料及所有权人的资料,然而台湾人民因“有土斯有财”情结的影响,对不动产财产权及隐私权十分重视,因此不愿意让不动产交易价格等资讯曝光。
那么主管机关在“政府资讯公开法”与“个人资料保护法”这两法对资讯公开及保护的矛盾冲突下,也就无法提供详细门牌,所以相较美国连门牌号码都公布的情况下,台湾是属于“半透明”资讯揭露。
对于官员的说法,政治大学地政系教授张金鹗表示,资讯若不透明房价绝对有问题,连美国这个重视个人隐私的国家,房屋基本资讯,包括地点、坪数、屋龄等,都可以在网站上查询,甚至还能查到10年内的交易价格,且现今在Google网路搜寻,都可得知房屋的地段资讯,政府没理由只做半套。
他强调由于资讯不透明,导致如房地产置入性行销严重、民众过度预期与恐慌、市场无效率呈现“扩短缩长”现象以及房地产泡沫化等乱象产生,加上房仲业者报喜不报忧的情况下,房市已呈现“非理性繁荣”的情况。
张金鹗分析,2011年是房市荣景的一年,也是风暴的一年,都会区住宅房价已经达到相对高点,在民众一窝蜂看好下,泡沫化的问题恐将更加严重,任何风吹草动就会引发问题,如果未来房地产泡沫化,台湾恐将面临如美国、日本或爱尔兰的经济危机。
信义房屋董事长周俊吉表示,房价资讯的公开,并没有办法影响房价的涨跌趋势,其关键作用是在于减少买卖双方以及业者之间的资讯不对等,然而要解决房价真正的问题,仍是要从实价登记制度及税制的配合才行。
他强调,房价资讯透明化,虽然短期内难免对业者造成程度不一的冲击,但实价申报进而促进房价合理,对于房市长期健全发展是有益的,因此这是应该要做的事,毕竟如果因短视近利,使得“房价泡沫化”发生,大家都会深受其害。。
周俊吉也建议政府,应从管理出发,配合税制重新规划,从地政机关的实价登记做起,这样更简单直接,否则只是强制业者在“不公开详细门牌号码”前提下,提供交易价格资讯的作用并不大,因为不见得每个人买卖房屋都透过中介。
要让房价合理化 必须多管齐下
外界总希望透过开征豪宅税、空地税与实价课税等税制改革,来改善台湾房价飙涨问题,但财政部次长张盛和指出,课豪宅税是地方政府的权责,税制改革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全盘考量。
他以豪宅税为例,台北市是首例课征的地方政府,然而豪宅标准严格,除必须是独栋及100坪以上外,也有如四面采光等标准,因此如帝宝房产就不列入其中,据了解,符合豪宅标准的,在台北市7月1日开征豪宅税的不到1万户,在这课征范围少部分的情况下,其实帮助并不大。
至于实价课税问题,他也分析,现行按照土地公告地价课征地价税,可以每年课税,然而一但按照实价课税,将是一次性课税,将来地方政府就没有财源,除是属于“杀鸡取卵”的手段,也会引发其他的问题,这些都是外界没有想过的。
张盛合指出,台湾曾在民国19年实施过一次实价课税,结果使得买卖双方互相串通、谎报实价,政府也查不胜查,因此他强调,房价高涨有现象地区性及因素多元性,因此要使房价合理化,并非课豪宅税及实价课税等税制改革就行,得必须要多管齐下才有办法。
对此台北商业技术学院会计财税所副教授黄耀辉表示,现在地价税、房屋税等财产税,持有成本都严重偏低,甚至比汽车牌照税都不如,像是2007年牌照税约533亿元,然而在房地产价格居高的情况下,政府只收到地价税收约590亿元、房屋税收约539亿元,根本不成比例,此外空地税及荒地税也从未征收。
他以温哥华西区世价200万加币的房产为例,财产税就约有2万加币(近60万台币),有效税率约1%,而台湾帝宝房产市价约4亿,地价税约8千元、房屋税约15.3万,共约16万元,有效税率仅0.04%。
因此黄耀辉建议,政府应严查购置房地产的资金流向稽查漏税,针对豪宅按真实交易价格纳入所得税的最低税负制,管制外资购置住宅、开放资金投入生产性公共建设、加速都市更新增加供给,以及考虑实施空地税。
他也表示,希望在多管齐下及多重效益下,增加社会福利财,缩小贫富差距,让年轻人有买得起房地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