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月2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魏纭铃台北24日电)台湾学历仅是商职毕业的杨筱薇,去年拿下纽约时报年度最佳英文教师。杨筱薇说,鼓励学生很重要,如果有1名学生考试进步5分,她会带着全班一起跳舞庆祝。
杨筱薇从台湾教到英国再到美国,目前在美国非营利组织担任新移民的英文教师。她独特的教学方式,带着世界各地的新移民学生一起修电脑、打毛线、举行义卖甚至抗议,从生活中体验英文的乐趣。
国外学生一样有升学压力,须通过会考和各科目需达均分标准,同样也有霸凌和升学问题。杨筱薇认为,许多教育问题是出在师资训练时。
长年在国外生活,杨筱薇认为,观察社会脉动很重要,可以提高自我竞争力,她擅长观察并发现问题,再积极深思如何解决它。
谈到教育,杨筱薇有源源不绝的理念。她认为,老师是工作,教育是事业,一名老师在设计课程时,在脑海中应有具体的跨科连结。老师面对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童,每名学童理解方式不同,“若只用1种方式教学,容易产生落差。”每门学科都需要语言,数学、国语、美术都能与英文结合,因为语言是生活的工具。
杨筱薇认为,在接受师质训练时,就应该学好教学中统整的工作。例如英文文法中的比较级,不好懂也难教,但杨筱薇不只教1句话的结构,而是用讨论人生目标的方式教文法。
杨筱薇强调,“就和阅读一样,你不只是看懂文中的主词、动词和受词,也能体会所传达的人生意义。文法是用来表达意思的,而不是表达这句文法架构是对或错。”
“鼓励”是帮助学生很重要的元素,譬如小考,“考试的动机不应只是测验,而是为了鼓励学生”,如果有1名学生进步5分,她会带着全班一起跳舞摇摆,庆祝学生进步。
至于英文作文难写,这是台湾学生也常遇到的窘境,杨筱薇却认为,英文不好和没有内容不能混为一谈。曾有个西班牙母语的学生对她说,“我不会写英文作文,”杨筱薇请他用西班牙文写,学生还是不会写。“所以究竟是英文不懂?还是脑袋空空?”但杨筱薇也坦言,培养学生产制内容意念,在教学上的确非常困难。
杨筱薇与学生将在台过黄历新年,此次返台除发表新书并会深入台湾偏远学校做师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