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风景画先驱

威尼斯画派(六):田园风景画吉奥乔尼(下)

周锦佩、郑英男合编
font print 人气: 265
【字号】    
   标签: tags:

3、《田园合奏》(Pastoral Concert)
A、


作品档案→1508-09年?1510~1511年 油彩.画布 110 x 138 cm 法国巴黎罗浮宫(Musee du Louvre,Paris)

B、评析:

两位衣着华丽的年轻男子和两位体态丰盈的神话女子,手持乐器在如诗般的田园风景中合奏着音乐。温暖的金色调加上吉奥乔尼巧妙的运用“晕涂法”,不仅使画中的自然风光,展现静谧、柔和的美感,光影渐次的变化也将女子肌肤温润的质感生动的表现出来。

不过,就主题的表现而言,吉奥乔尼大胆的将裸体女性与男子置放在同一片草地上入画,表面看来似乎是惊世骇俗,打破神话与世俗的藩篱,事实上应有其哲学思考的意涵。自古以来,西方民族相信:神按照自己的形像造了人,所以人体是最完美而神圣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惮思竭虑的希望精准的呈现人体之美。人文学者认为自然也是上帝造化下的产物,所以也需要画家用画笔写真,让人领会风景之美。吉奥乔尼藉由此画进一步表达人(男子)与自然(风景、裸体女子)应该保持和谐关系的看法。

4、《三个哲学家》(Three Philosophers)
A、


作品档案→1508~09年 油彩.画布 123.5 x 144.5 cm 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

B、评析:

画中描绘着置身在山林中的三位年龄不同的哲人,画的右方站着一位身穿丝质长袍,手拿星相表的白髯老者,居中者则是缠着头巾,穿着东方服饰,面向东方凝思的壮年男子,而坐在树下的年轻人拿着六分仪,朝着山上的光芒仔细的计量。

吉奥乔尼把右边绿叶浓荫下的林间空地描绘的如同舞台般,成为画中焦点所在。不过,画中的聚光处却有三个地方(林地、左边山洞上方、与远方的天空),似乎与三哲人相互呼应。三位年龄不同的哲人到底是谁,虽然没有一致的看法,但是普遍认为他们应该反映了威尼斯当时盛行的三种思潮:“白髯老者”代表从新被发现的古希腊哲学;“壮年男子”代表阿拉伯和东方国家的智慧;“青年”则代表了“文艺复兴”的研究精神。

吉奥乔尼再一次的透过人物与景物的布局,在画中呈现出独特而深刻的精神面貌。这幅画在吉奥乔尼去世后,由威尼斯画家塞巴斯蒂亚诺(Sebastiano del Piombo)润饰完成。

5、《入睡的维纳斯》(Sleeping Venus)
A、


作品档案→1509~1510年 油彩‧画布 108 x 175 cm 油画画廊,德勒斯登,德国(Gemaldegalerie Alte Meister,Dresden)

B、评析:

裸露程度不同的裸体维纳斯肖像,常出现在早期文艺复兴的艺术作品中,却从来没有像在这幅画中一样,平静的横卧在一片田野景致里。吉奥乔尼从古代一手遮身的维纳斯裸体雕像得到造形的灵感,并在维纳斯身上增添了令人感觉温暖、丰腴的金黄色彩。维纳斯优美圆润的身形和远方山峦起伏的线条彼此和谐。维纳斯闭着眼睛,神态安祥,仿佛什么也不能扰乱她内心的沉静,而大地似乎也随着一同进入梦乡。吉奥乔尼作画时正值颠峰时期,他创造了一个优雅娴静的维纳斯新形象,也成功的传达了大地与母性合而为一的概念,使观画者感受到纯净之美而非世俗的肉感。

吉奥乔尼的这幅《入睡的维纳斯》影响深远,后世艺术家竞相模仿其姿态,如提香、哥雅和马奈等。
《注》此画背景中的乡镇和城堡是在吉奥乔尼死后,由提香完成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此后吉奥乔尼的画作色阶变化更为柔和,层次感更加丰富,尤其在表现人体形象时,更能展现肌肤的生命力。吉奥乔尼广泛的运用“晕涂技法”(sfumato technigue),有别于其他威尼斯画家以光造形,这种用色彩作画的技法,成为其个人特色的一部分。
  • 在台湾近代诗书画艺坛,黄水文一生低调,作无形之画--诗,画有形之诗--画,在诗书画中自得其乐。他的画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为邮票之画发行;他的诗句得到故乡诸罗山水共鸣,常被桃城(嘉义)后人选来吟唱;他的书法以隐名的姿态留存于嘉义市中山公园尊师亭。综观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钢琴演奏的一种浪漫情怀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声乐曲或是器乐曲),以及多乐章组曲的“嬉游曲”(divertimento,器乐曲)是相同的风格,都是适合夜晚以及户外演奏的曲风。
  • 台湾美术界在1950后期到1970前期爆发传统国画与本土胶彩画路线之争,黄水文不愿卷入争议, 从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间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渐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间,他开始将水墨融入胶彩画中。他的书迹留在嘉义公园尊师亭上依然可见。
  • 台湾近代艺术家黄水文(1914–2010年)诗书画三绝,但少为人知。他的处世为人自然质朴有如隐士,从不出画册,也未收徒,服务于嘉义县中32年当美术教员,作品极少面世。近日(2025.1)《嘉义市文献》第26期,刊登黄健次先生历经几年精心整理所撰〈黄水文诗书画补遗〉,填补了台湾近代艺术史的一块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黄健次先生所撰简要版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 台湾故宫, 故宫, 岁时吉庆, 节令文物精粹特展, 故宫特展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黄历新年应景的“岁时吉庆—院藏节令文物精粹”特展,“透过精选的院藏岁时文物,一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序变化、节庆习俗,陪您过个知性蛇年。”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会说故事的图画”特展,展期至明年1月1日,以“故事画”或“叙事画”为主要展件,希望呈现“图像”能够超越文字描述、为观众提供更丰富讯息的潜力与特性。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9月推出古籍善本选粹新展:“四通八达——古代道里交通图籍展”,呈现丰富多元的古地图世界。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携手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将于9月26日起推出“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带领观众跨越古今东西的时空向度,感受“大美不言”的经典隽永之美。
  • 炎炎盛夏,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皇帝的移动花园——清代宫廷花卉画”特展,展期至9月22日,欢迎民众前往参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