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子女 爱与教养

陈秀环(台湾/ 教师)
font print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每个孩子就像是我自己的子女。我在班上孩子的身上,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子女的影子,因此以老师的角度,更能理解子女老师的对待、处理方式,也对班上的孩子产生了同理心,所以在带领、教导他们时,会采取更贴近这群可爱小人儿的方式,因此获得班上所有家长的认同与支持。

每一次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常常触动自己反省管教小孩的心境和作法。家长的反应,让我看到自己拥有的,以及欠缺的,并且让我能随时做适当的修正。

而在亲师沟通中,我总希望家长目光放长远,不要只用分数去要求孩子,忽略了孩子应该拥有的能力、行为、态度。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习,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真正长久、属于孩子的。

*他是个温文儒雅的孩子,是家中唯一的小孩,爸妈都有工作,而妈妈分享教育的“撇步”是多陪伴。她说孩子一回家,她会放下手边的工作,陪他聊聊一天的学校生活,谈谈发生的事情,并听听孩子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想法,再提出一点意见供他参考。平时也会陪他玩耍、陪他看书、写作业,所以孩子没到安亲班、补习班成绩一样是一级棒,没到才艺班直笛、口琴仍然呱呱叫,是因为有爱陪伴!爱启发了孩子的才能,给予力量,这是每一个家长应该学习的!

*清秀瘦小、脸色苍白的女孩,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想疼爱她。但是一次晤谈后,得知她对以前老师的对待方式留有极深印象且带着负面想法,让我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慢慢的接触越多,越发觉得她的行为在同龄孩子中,太社会化了。几次和家长沟通教养方式后,发现她的母亲对她严如法官,每次都是依法行事,忘了亲情的温暖。而在母亲的眼中找不到她的任何优点,唯一能引起母亲注意的就是“使坏”,然后讨一顿打骂……。

*还有一位妈妈,好学不倦,从学习中反省,并能立即修正教养的方式。她很用心的协助子女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并且保有弹性的空间,让孩子可以调整改进自己的行为,有这样的妈妈真是幸福,也是身为人母的我该学习的。

*做父母的常常因为放不下而替孩子做太多,让孩子认定那是理所当然的。班上有几位孩子的家长就是这样,对孩子的生活杂事,事事插手帮忙打点,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做的慢没效果,干脆自己来比较有效率,殊不知他们已经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更让孩子不懂、不愿承担责任,这真是现代父母该好好面对的课题!

每位家长都很尽心,以他自认是疼爱孩子的方式教育着孩子。其中,有些家长眼光放的够长远,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用心与疼爱,可预见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中将会充满感谢和信任。不过,虽然家长的爱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但家长付出的,应该是让孩子拥有能力的爱,而不是溺爱、宠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假日应该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出国旅游见识,或者和很久才见一次面的爷爷奶奶互动等,也有家长说要多规定作业,因为他们没时间没能力陪小孩,或带孩子消费购买人生经验。
  • 找机会全心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是亲子相互了解、增进感情的最好方法。
  • 一个约4、5岁的小男生,男孩较活泼坐不住,只见奶奶一直哄着孙子,却有招架不住之势。小男孩时而左右摇晃,时而爬到座椅底下,甚至拿起棒子,敲打起座位来。
  • 不忍之心,延伸出现代心理学中的“同理心”。因为同理心,所以愿意去倾听、去理解、去帮助,彼此也有了体谅、包容。父母在汲汲于培养孩子什么样的“才艺”时,是否更应该思索,怎样激发下一代,拥有发自内在,能关照他人与自己的“不忍之心”呢?
  • 早上一位同事来找我,谈到她的女儿国中第一次及第二次基测都没考好,进不了理想的高中,问我该怎么办才好。
  • (图/小树文化提供)
    运用可爱故事,培养孩子同理心、学会管理情绪 增进情感表达、提升人际关系能力
  • 社交媒体Instagram上有一段可爱幼儿折叠衣服的视频,不仅收获数千万网友点阅,还引爆一场意想不到的网络激辩。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惊讶地发觉几乎每个在机场跟飞机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虽然我理解带着小孩旅行并在中途长时间的停留期间让他们保持尽兴的困难,但我不禁想,我们通过让他们过度使用屏幕时间,以此可能为孩子们制造了哪些影响深远的问题。
  • 在当今数位时代,无所不在的科技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但也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对这些产品过度依赖甚至上瘾、隐私权被侵犯、记忆力衰退等。现在连育儿专家都大声疾呼,不要让小孩过度沉溺于科技产品,不要让这些产品替你养育小孩。
  • (图/小树文化提供)
    运用故事,让孩子理解自己吃醋的情绪反应,并且详细解说如何自我调节、加强情绪管理。书中同时详细运用情境故事,解说各种情绪成因、情绪反应,以及如何因应情绪困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