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娱乐城- 线上博彩全攻略 shouye
国学博览

孔孟之道判释(18)

二、何谓“儒学”?

二、知人不仅包含道德论,还包含知识论。《中庸》一句“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就说明“知人”的知识论。百世以来的人文兴衰,他都非常清楚,没有一点迷惑,你想想,这包含多少人文知识在里面。孔子也说他“四十而不惑”。孔子到了四十岁,就知道人是怎么一回事了,他“知人”,所以他没有迷惑。圣人不仅通晓人的行为本性,还要上达天文,下至人文历史都要知道。可以说“知言”是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的儒者,都饱读经书、对历史非常熟悉,都强调要身怀“六艺”,也是来自孔子这个“知言”的任重道远。不知言,何以知人?不知人,何以治人?故为君子三阶段论:知礼、知言而知天命也。以此来说,《论语》的主要内容是讲“知言”就不是无根据了。

三、与《论语》相近的典藉还有一部《国语》。何为“国语”?即记录七个国家如何兴衰的语言。当时记史叫“春秋”,如孔子的《春秋》,吕不韦的《吕氏春秋》等。而记言的就叫“语”。顾名思义,《国语》就是记国的兴衰语言。而《论语》,也就是彼此议论(对话、谈话)的语言。说《论语》是一本辩言书,对书名和其内容来说,是很恰当的。这样,我们以“知言”(知人)来解读《论语》,就不会觉得杂而散、文不对题了。

孔子说“知人”,并不是其最终目的,其知人只是一个中介,一个桥梁,最终目的是为了“知天命”。

3、知天命。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1孔子说这个“命”,就是天命。知天命,就是做到君子的境界了。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2孔子虽然指出知天命,就是做君子的境界,但什么是性与天道,孔子在《论语》中没有太多的说明。倒是在《易经》的《系辞传》中讲到性与天道。如果说相传的《系辞传》为孔子所作属实,那么《系辞传》所讲的性与天道就是孔子的意思了。《系辞传》亦有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3也可证明子贡“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之说,因这个天道是不能用思想、用行为去得到的,要靠一种非常微妙的感悟,一种极虚无的静观才能得到。所以这“知天命”是不好说的。要了解孔子这个天命,从《易经》入手是一个方法,从《中庸》来理解也是一个方法。这二书都有讲到性与天道。

据《易经》所说,天道就是“干”卦。这个干是天地之始。“大始乾元”,这个“干”是如何来的?我们人类是无法考究的,它是无无之有。干是一,它是不能分解的。不能分解地说的东西,是不好说的。所以,我们若用理性去分析天命,是分析不出一个名堂来的。如能分析出来,那也不是天道。以子贡那样能言善辩的聪明人,又亲临孔子的教导,他都不可得而闻之。我们要得出这个天命,只能靠中国人常说的“悟性”。这个“悟性”,不是西方哲学所说的知性,它是一种感性——心灵感应。故《易.系辞传上》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天道,你要在极虚静,无思无为的境况下才能感悟的。以《中庸》的说法,天道是无声无臭的,即我们看不到,摸不着,闻不到的宇宙法则。它是形而上的,不是形而下的器具可以命名的。《易.系辞传上》有说“神无方,易无体”4也是这个意思。这个无形的天道,我们虽然看不到,摸不着,闻不到,但天它在我们这个宇宙世界,确实运行着。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5天不说话,但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左右着我们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生生灭灭,无不出自这个天道。所谓的“于穆不已”(《中庸》),天道肃杀真如,没有半点虚假,它在统筹、运行着整个宇宙世界。(待续)@

1《论语》,蓝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397页。

2《论语》,蓝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87页。

3《周易正宗》,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631页。

4《周易正宗》,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614页。

5《论语》,蓝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3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