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画派(二):开创者贝里尼(上)

周锦佩、郑英男合编
font print 人气: 440
【字号】    
   标签: tags:

四.威尼斯代表画家:

“威尼斯画派”发轫于Jacopo Bellini和Antonio Vivarini两位画师家族。其中以贝里尼(Giovanni Bellini)最具影响力。威尼斯真正的文艺复兴就是始于1460年贝里尼的绘画改革,至吉奥乔尼(Giorgione)和提香(Titien)时达到顶峰,结束于1594年去世的画家丁托列多(Tintoretto)《注》。
《注》:丁托列多是威尼斯的矫饰主义画家

威尼斯画派的开创者:贝里尼(Giovanni Bellini,Italian)1430~1516年

一、生平

贝里尼是威尼斯十五世纪最著名的画家,他奠定了“威尼斯画派”的基础,该画派使威尼斯成为文艺复兴后期的中心。他创新了许多新的题材,并且在绘画形式和配色上带给大众新的感受。贝里尼投入绘画的六十五年中,最初从他的父亲雅柯布.贝里尼(Jacopo Bellini 1400~1470)继承了源自于“佛罗伦斯画派”的古典艺术精髓,而后学习了曼帖那(Andrea Mantegna)的透视法与形象塑造,并且向西西里地方著名的画家梅西那(Antonello da Messina 1430~1479)请益而学会了油画技术,也从佛兰西斯加(Piero Della Francesca 1416~1492)学习明丽清雅的设色。当“佛罗伦斯画派”热中的追求建筑和人体在画面呈现出的立体感与清晰的轮廓时,贝里尼则专注于以光线的明暗与丰富的色彩层次表现自然风景的宁静与变化,这项特点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威尼斯画派”的名家吉奥乔尼(Giorgione)和提香(Titian)。贝里尼一直活到能够亲眼目睹他所创立的画风在艺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德国画家杜勒曾说:“他虽已老,但他仍是最好的画家”。1516 年,贝里尼于威尼斯逝世。

二、重要作品简介与档案

1、《在园中苦恼》(Agony in the Garden)


《在园中苦恼》(Agony in the Garden), 曼帖那﹝Andrea Mantegna﹞,1460,蛋彩.木板 Tempera on wood;62.9 x 80 cm,伦敦国家画廊(National Gallery, London)


《在园中苦恼》(Agony in the Garden), 贝里尼,1465,蛋彩.木板( Egg tempera on wood)81.3 x 127 cm,英国伦敦国家画廊(National Gallery, London)

评析:
贝里尼绘画生涯的初期,他从曼帖那(Andrea Mantegna)学到了如雕刻般的画像风格、对轮廓线条的处理和透视技法。最能突显这个学习经验的莫过于《在园中苦恼》﹝Agony in the Garden﹞这幅画,这也是“威尼斯画派”中的第一幅风景画。

贝里尼与曼帖那两人皆以荒凉的岩石景观为背景,也都以“前缩法”描绘三位沉睡的使徒(彼得、雅各与约翰),两幅画中同样呈现出耶稣赤脚跪在孤立的岩石上祈祷的侧面身影,无视后方叛徒犹大正带着罗马士兵逐渐逼近而来。

然而,这两幅画作仍可看出画家处理同一主题时不同的关注焦点。曼帖那精确的描绘岩石的肌理结构,树上的乌鸦预告着死亡的来临,天空有具像而立体的天使向耶稣展现即将背负的十字架与象征荣耀的权杖。换言之,曼帖那以其成熟精湛的技法结合宗教的象征事物,将耶稣受难前到橄榄山祈祷的故事呈现出来。而贝里尼则企图透过光线的效果传达宗教的氛围。在贝里尼的画作里,耶稣所在的前景沐浴在一片温暖的金黄色光线当中,而犹大所在的一边则是暗沉的山丘,正义与邪恶藉由光明与黑暗的对比因而彰显出来,再者,耶稣头上虽没有传统宗教画常见的光环,但是远方有黎明初现的天光正笼罩着耶稣,让人更能感受到神性与庄严。另外,手捧着圣杯的天使,缥缈的浮立在空中,似乎启示着陷于天人交战苦恼中的耶稣,人性的徬徨不定无法成就真正的荣耀。

贝里尼对于光的深刻感受以及画笔呈现出近似中国所谓“天人合一”《注》的哲学观,后来成为其画作的独特风格。
《注》:人类超越自身局限性,通过领悟宇宙间这一最高智慧,而达到与之合一的境界,在儒家叫“天人合一”,道家叫“同于大道,与道为一”;在基督教则称“神人合一”。
*参考来源:美学研究“天人合一”思想之我观→ 作者:陆庆祥 日期:2006年9月29日

2、《狂喜中的圣方济》(St. Francis in Ecstacy)


《狂喜中的圣方济》(St. Francis in Ecstacy),1480年,油画124.4 x 141.9 cm,美国纽约弗立克美术图书馆藏(The Frick Collection)

评析:

1475 年,贝里尼向西西里地方著名的画家梅西那(Antonello da Messina 1430~1479)学会了油画画法,此后他就拿它来代替蛋彩画法。这个改变使他在用色上能够呈现更深浓的颜色,表现轮廓的线条在他的画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光和阴影的细微描绘。1480 年的《狂喜中的圣方济》﹝St. Francis in Ecstacy﹞表现出这个过程中的早期变化。

据圣经的记载,圣方济在山中静修,看到一个有六个翅膀的天使,圣方济因此蒙受圣痕。贝里尼虽以这个圣经故事为题材,但是画中并没有天使;另外,背景的风景竟然占了画面的四分之三,不仅前所未有,也让人不禁疑问,这应该算是一幅宗教画,还是一幅风景画呢?

从画中影子的位置与圣方济的姿势判断,圣方济应是对着光源祷告得到启示,因而狂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贝里尼而言,“光”其实就是神的象征。风景虽然是上帝美丽的造化,值得赞叹,但是,透过景物的有意安排,贝里尼画中的风景还是有其宗教意义存在。例如圣方济背后的岩石象征信仰的坚定;矗立的木架暗示着耶稣所钉的十字架,而依附的藤蔓则将耶稣所说的话:“我是藤,你是枝”具象化;木架后的书架摆放着骷颅头,象征“生命的无常”;忍辱负重的骡子左方,则有鹅在旁边时时提醒告诫。@*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丁托列多的原名叫雅各.罗布斯迪(Jacopo Robusti),出生在威尼斯,因为父亲开染坊为业,人们就叫他“丁托列多”(Tintoretto),即“小染匠”之意。丁托列多从小喜爱绘画,常常在染坊的墙上、地上乱涂,于是他的父亲将他送到提香(Titian)的画室去学艺。提香是当时“威尼斯画派”最杰出的画家,可是丁托列多作画时常有自己的主张,常常不遵守老师的指导,因此不受提香的喜爱,甚至将他赶出画室。丁托列多并未因此气馁,反而努力鞭策自己,立志要将“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后来,他果然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使作品兼有两位大师的特长(注1)。
  • 丁托列多的原名叫雅各.罗布斯迪(Jacopo Robusti),出生在威尼斯,因为父亲开染坊为业,人们就叫他“丁托列多”(Tintoretto),即“小染匠”之意。丁托列多从小喜爱绘画,常常在染坊的墙上、地上乱涂,于是他的父亲将他送到提香(Titian)的画室去学艺。提香是当时“威尼斯画派”最杰出的画家,可是丁托列多作画时常有自己的主张,常常不遵守老师的指导,因此不受提香的喜爱,甚至将他赶出画室。丁托列多并未因此气馁,反而努力鞭策自己,立志要将“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后来,他果然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使作品兼有两位大师的特长。
  • 受到当时盛行的人文主义注重现世生活的影响,加上绘画的赞助者或订制者皆是王公贵族,使得威尼斯的画家即使绘制宗教题材的画作,也带着浓郁的世俗化色彩,并喜欢借助神话故事来诠释与描绘统治阶级追求欢乐的豪华生活与宴会场景,促成历史画及裸体画的兴起。
  • 古代的风景画或人物画中有建筑物的构图,依赖界尺将建筑物的飞檐、楼阁、楹椽等画得唯肖唯妙,这种有直线的画,称为“界画”。
  • 在台湾近代诗书画艺坛,黄水文一生低调,作无形之画--诗,画有形之诗--画,在诗书画中自得其乐。他的画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为邮票之画发行;他的诗句得到故乡诸罗山水共鸣,常被桃城(嘉义)后人选来吟唱;他的书法以隐名的姿态留存于嘉义市中山公园尊师亭。综观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钢琴演奏的一种浪漫情怀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声乐曲或是器乐曲),以及多乐章组曲的“嬉游曲”(divertimento,器乐曲)是相同的风格,都是适合夜晚以及户外演奏的曲风。
  • 台湾美术界在1950后期到1970前期爆发传统国画与本土胶彩画路线之争,黄水文不愿卷入争议, 从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间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渐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间,他开始将水墨融入胶彩画中。他的书迹留在嘉义公园尊师亭上依然可见。
  • 台湾近代艺术家黄水文(1914–2010年)诗书画三绝,但少为人知。他的处世为人自然质朴有如隐士,从不出画册,也未收徒,服务于嘉义县中32年当美术教员,作品极少面世。近日(2025.1)《嘉义市文献》第26期,刊登黄健次先生历经几年精心整理所撰〈黄水文诗书画补遗〉,填补了台湾近代艺术史的一块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黄健次先生所撰简要版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 台湾故宫, 故宫, 岁时吉庆, 节令文物精粹特展, 故宫特展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黄历新年应景的“岁时吉庆—院藏节令文物精粹”特展,“透过精选的院藏岁时文物,一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序变化、节庆习俗,陪您过个知性蛇年。”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会说故事的图画”特展,展期至明年1月1日,以“故事画”或“叙事画”为主要展件,希望呈现“图像”能够超越文字描述、为观众提供更丰富讯息的潜力与特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