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传承阿美陶 古拉斯挑战忌讳

人气: 16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2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嘉泰花莲县27日电)古朴的阿美族传统陶器因容易破损,在铁器引进后即快速消失,阿美族的退伍中校古拉斯在部落极力延续技艺的传承,但年轻族人却不愿意学,“因为没办法养活自己”。

阿美族传统陶器早年最大的制作和集散中心位于花莲县光复乡的太巴塱部落,古拉斯(汉名为蔡贤忠)说,太巴塱地区制作的阿美陶多是对外以物易物,也有贩售,范围北到花莲市、南到台东,但后来逐渐没落。

制作阿美陶的另一重镇是花莲县丰滨乡的猫公部落,古拉斯说,猫公部落的阿美陶烧制技术较为独特,但因当地交通不便,并未大量向外散播,主要是部落内部自制自用,属于部落传统生活文化的一环。

阿美族传统陶器以水瓮、陶甑、陶锅、祭杯、酒瓶、酒杯为主,除祭杯属于祭拜祖灵的用途外,其他陶器都与部落各家族的日常生活有关。

以蒸食物的陶甑为例,古拉斯说,“陶甑并无固定尺寸,而是视家庭人数规模大小,来决定陶甑的尺寸,家庭成员多,陶甑就会做得较大”。

阿美陶与猫公部落生活文化虽然有密切关系,但却很早就陷入消失的危机,传承无门的问题始终困扰着部落。

“阿美陶容易破损且难以修补,日治时代引进铁器后,因铁器几乎不会损坏,逐渐没有人再制作陶器”,古拉斯说,阿美陶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快速消失,一直到民国75年重振阿美陶的行动展开前,阿美陶制作约有半个世纪的消失空白期。

重启阿美陶技艺传承的人是前花莲县政府原住民行政局长林碧霞,民国75年她还在丰滨国小任教时,号召部落一批50多岁的妇女,靠着年幼时的记忆,逐步重建阿美陶制作的工序,让失传已久的阿美陶重现部落。

古拉斯说,那批部落妇女现在年纪也都70、80岁,“因为当时他们找到我妈妈的房子做为工作坊,每次我从部队放假回家时,就看到他们在制作阿美陶,因此和我后来退伍投入阿美陶技艺传承搭上关系。”

“其实阿美陶只由妇女制作,部落男人是做粗重工作和打猎”,古拉斯说,这是部落男女分工的传统,不过,现在面临阿美陶失传的危机,他不避讳部落根深蒂固的观念,在5 年前退伍后,就积极学习阿美陶的制作方法,尽力把传统技艺保存下来,并动脑筋往创新的方向努力。

传统阿美陶的烧制方法被称为“素烧”,属于低温陶烧,古拉斯说,陶土捏制成形后,逐层铺上茅草、树枝、五结芒草,再铺上一层茅草和米糠即点火闷烧,早期闷烧时间因数量较大,时间约需3至7天,现在约只需24小时,烧出来的阿美陶颜色很原始、很古朴。

“不过,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传承后显示,我们的工序似乎有失落的环节”,古拉斯说,在参观历史博物馆的原住民陶器后,发现祖先做出来的陶器很薄、很精细,我们的作品还是太厚,还需要再研究问题出在哪里。

部落历代相传烧制陶器时,必须遵守一些禁忌。古拉斯说,不得嘻笑、放屁和房事是最基本的禁忌,如果不遵守,烧出来的陶器不是破损就是有瑕疵。

古拉斯说,“老阿嬷他们曾经有一次在烧陶看火时,朋友送酒来庆祝,结果喝开了,取陶时竟然发现陶器都扭曲变形,圆口变成方形”。

古拉斯现在除制作传统大型陶器外,也加紧研究开发缩小尺寸的吊饰陶器,他说,小型陶器可做为伴手礼,朝商品化方向发展是不得不的作法,毕竟现实生活还是要顾。

“现在部落传承阿美陶已经到第三代,但人数其实也只有6、7人,且年纪都已老了”,古拉斯难掩心中的忧虑说,部落年轻人当然不愿意学,因为觉得“泥土很脏啊”,而且做这个也没办法养活自己,部落的阿嬷因为有使命感,所以才能把技术传承至今。

古拉斯把制作出来的阿美陶祭杯,拿给所剩无几的阿美族巫师看时,年迈的巫师感动得忍不住掉泪,古拉斯能够体会出部落巫师掉泪的心情。

古拉斯说,陶器是阿美族传统生活的一部分,也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但是复兴阿美陶不仅需要传承技艺,还要能带动部落产业经济发展,才有办法吸引年轻族人返乡传承。


花莲县丰滨乡猫公部落烧制阿美陶的方法相当独特,层层铺上茅草、树枝、五结芒草和米糠后点火闷烧,被称为“素烧”,是属于低温陶烧的一种。(中央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