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楚筠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5
【字号】    
   标签: tags: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坐落在祁连山脉文殊山与合黎山脉黑山间的峡谷地带嘉峪垣上,因而得名。
  
嘉峪关意为“美好的山谷”,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当时明征虏大将军冯胜看中嘉峪山西北麓的险要地势,开始筑城设关,后经一百多年的扩建,始成现在的规模,与远隔万里的山海关遥相呼应。
  
河西走廊夹于巍峨的祁连山和北山之间,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有一条古道,即古代“丝绸之路”,东通肃州(今酒泉),西有安西,是古时长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道路是否险峻。嘉峪关居于祁连、嘉峪两山之间,占尽天险,且建造坚固雄伟,楼阁高耸,气势磅礡,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边陲锁钥”,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历代王朝戍边设防的重地,为兵家必争之地。
  
由于西域各国对中原时有进犯,特别是明代,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入侵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则是必经之地,明朝军队和吐鲁番兵曾数次在嘉峪关作战。
  
嘉峪关是长城上的最大关隘,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呈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关城周长733米,现在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城高约9-10 米。东西城垣开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门外各筑有瓮城。城楼呈三层三檐五间式,周围有廊,单檐歇山顶,高17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等。
  
西门外套筑一道凸形城墙,这就是外城。外城正中大门额刻“嘉峪关”三个大字。门顶原有城楼,与东西二楼形制相同,三楼东西成一线,上悬“天下第一雄关”匾额。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城内靠北有游击衙门府一座,属清代建筑。整个关城有内城、瓮城、外城三重城廓,城内有城,城外有壕。且关内外有众多的城堡、烽火台,形成易守难攻的军事防御体系,成为西部边防的门户。
  
嘉峪关矗立于西部荒漠,不远处是祁连山的雪峰,映衬之下显得十分雄壮巍峨。朱红色的城楼昂然屹立,登城眺望,但见宏伟的万里长城横卧在戈壁滩上,蜿蜒曲折,犹如一条游龙,遥想那久远的年代,飘荡在丝路上悠扬的铃声,伴着委婉前行的商队,度过那苍茫的丝路之旅。
  
清代林则徐因获罪被贬新疆,途经嘉峪关,感叹之余,赋诗赞曰:“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了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见只见一丸泥。”道尽此关之威严雄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郑国渠虽是人工凿成,却遵循着自然规则,引泾水入洛河,历时两千年,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 京杭大运河也称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深深的影响了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
  • 诸葛八卦村由诸葛亮二十七世孙诸葛大狮于元代中后期营建以来, 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虽岁月迁移,人事代谢,迄今总体格局未有巨变,堪称中国古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 邗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又名渠水、韩江、中绿水、山阳渎、淮扬运河、里运河...........
  • “坎儿”即井穴,它是把盆地丰富的地下潜流水,通过人工开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
  • 芍陂——淮河流域古陂塘灌溉工程,又名安丰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之一。
  • 古人言:“治水之巧妙,莫如灵渠者”。灵渠整个工程由铧咀、大小天平(分水坝)、南北渠、秦堤、泄水天平(泄水坝)、陡门(船阐)等部分组成。
  • 千年古建筑南安陂有三大特点:选址适当、设计合理、结构完整,整体性强。
  •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由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积聚大量图书,伴着朗朗书声与淡淡墨香,书院成为历代大儒学者们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们的向往之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