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亚洲博彩公司-体育彩票开奖结果-双色球推荐

鼓励孩子发问

陈羽柔
font print 人气: 31
【字号】    
   标签: tags:

暑假是游学的热门时段,我的一位学生曾经去美东游学一个月,回来后,他向我分享他的见闻和感受。

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当分组讨论问题时,东方脸孔的学生虽然有想法或疑问,但大多数保持静默;西方脸孔的学生总是跃跃欲试,积极参与。他发现自己如果不改变这样被动的学习态度,将永远都无法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如今,这孩子已经是大学生了,有主见,勇于表达,在追寻理想的路上继续努力。然而,他当初和我谈的这番话仍在我心中驻留,我常以此勉励学生,也勉励我的孩子。

我的女儿已经小学五年级了,面对她的作业,我渐感吃力,尤其数学,有时得转一下脑筋才能解出来。于是,我告诉她,有一天,妈妈可能无法检查出她的作业的错误在哪里。因此,我告诉她,倘若学校老师上课的内容不懂,一定要“今日事,今日毕”,“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样才不会因为一个环节的观念没能厘清,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我把在学校遇到的正面、负面的学生案例和她分享,让她明白一个负责任的学生该有的学习态度。孩子从未上过安亲班,但是每学期五育成绩几乎都得第一。

亲爱的家长们!请鼓励您的孩子发问,发问不该只是幼儿园、小学生的专利,许多孩子上了国中、高中,呈现某些学科学习的挫折,多半是因为小问题没突破,累积到大问题时,已经甚难弥补了。不要只把孩子往安亲班送,许多安亲班只是填鸭式的帮你的孩子得到一个好看的表面成绩,但是孩子课业真正的问题却是在日后国高中浮现,届时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而教育界的伙伴们,请鼓励您的学生多发问,千万不要因为孩子问的问题简单,便脱口说出无心的讥讽话语,这样会抹煞孩子的求知欲。我在教育现场看到太多这样的例子:学业成就低的孩子,说话声音小,对于积习已久的弱势科目没自信,甚至力不从心;主动发问的孩子往往学业成就高,有追根究底及自主思考的精神。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们有缘分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上和他们交错、相聚。那么,请珍惜和您有缘的孩子,不管他是您的学生还是小孩,多些鼓励与关怀,并适时导正错误的学习方法或态度,那么您将是他生命中巧手引渡于光明坦途的贵人!社会、国家也会因为多一位健全的孩子而更有希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3警课辅10天边缘孩子考满分陈永士帮阿贵课业辅导,盼他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由时报记者洪定宏摄)陈永士帮阿贵课业辅导,盼他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记者洪定宏摄)
  • 今天早上,一位家长莉玲一脸困惑地来找我:“老师啊!您一再要我们做父母的不要太在意孩子的分数,可是,要完全不在意分数,那真的好难耶!眼看着他考试都考个50分,40分,如何叫我不重视分数呢?”
  • 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来自父母的高压、单调的学习程序、难以跟上同龄人的步伐、过度分心以及对取得学业成功感到绝望。如何确保孩子未来的学业成功呢?
  • 作为父母,你是否经常为如何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而苦恼?这并不奇怪,因为孩子们受到游戏、社交软件和许多其它各种形式的干扰,这些干扰的轮番轰炸,可能使他们无法学习。
  • 孩子们天生就有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周围的世界,像海绵一样吸收新信息和技能。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的某个阶段,这种对学习本能的热爱常常会消失。许多孩子逐渐开始厌恶甚至害怕上学和学习新事物。 作为家长或老师,你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策略来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爱。
  • 在教育4至7岁的孩子时,有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重要概念。那就是在教孩子学习时,必须要守护“儿童人权”。
  • 最终,要想解决“如何学习”的问题,父母就要先整理好自己的想法。提示和引导孩子走上自发、主导、有趣和高效的学习之路,正是4至7岁孩子的父母应该扮演的重要角色。
  • 在家辅导孩子学习时,你可能会问自己“我怎么知道孩子是否学到东西了?”这也是孩子刚开始在家远程上学时,父母最常问的问题之一,因为在家学习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有很多不同。如果你想衡量孩子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或者还有哪些内容是孩子还不知道的,那么下面的一些方法会对你有帮助。
  • 图:面对教育厅最新公布的返校计划,不少父母心存担忧,希望孩子在疫情结束前在家上学。(KaliAntye/Shutterstock)
    为了衡量学生对概念或主题的理解程度,教师会使用许多不同的工具,例如随堂测验、标准化测试、演讲和让学生写出有说服力的论文。但在某种程度上,正确使用这些评估方式取决于科目,并且老师是在传统的学校环境中以传统的方式教授这一科目。
  • 所有父母都很关注孩子的课业,虽然有程度上的差异,但“希望我们家的孩子会读书”的期许,全面占据了父母的潜意识与意识。可是,小学时期的课业方面,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评量的结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