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判释(1)

一、天下文化
黄鹤昇
font print 人气: 65
【字号】    
   标签: tags:

想当年,那个将华夏文明定于一尊的孔老夫子,说仁、说克己、说复礼,还有礼义廉耻、诚心及天下都说了。就是没有说爱国主义,一点都不给我们现代中国人留面子,还告戒我们什么“危邦不入,乱邦不居”1(他居然还做鲁国的“汉奸”,明明他是鲁国人,既不爱国,跑到其他国家去说三道四,提倡什么“克己复礼为仁”,搞出个天下文化来。这不是明摆着与我们现代爱国愤青过不去嘛?你是那家子“圣人”?根本就没有先见之明,早年你若发表一二篇爱国主义文章,就不会浪得虚名了,包你现在火红得不得了。文革时批你孔夫子是复辟狂是开历史倒车的反革命分子也怪不得我们了,你太不懂得爱国了嘛。孔夫子何之不幸?他生不逢时,或说脑袋太过于僵化,为什么偏偏…不谈爱国?太不懂得与时俱进了。那些后来的所谓鸿儒俊杰,包括那些曾子、子思、孟子、荀子什么的,大谈什么天下文化,就是不把爱国主义放在眼里,宋朝还有个范仲淹,提出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一副杞人忧天的样子,真是气煞我了。你就不能谈谈爱我中国什么的,给我们后代留下点爱国主义遗产?

其实,儒家文化是把“天下”放在首位的。《孟子》一书有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又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君子之守其身而天下平。”3《大学》一书亦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是儒家君子的最高理想:“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4孔子虽为鲁国人,但其不仅不讲如何爱鲁国、爱乡爱党,还对此持批判的态度,他告戒人们乱邦不入,危邦不居,不要为无道的国君做事,要退隐其身;对乡愿,诉之为德之贼;对结党的人诉之为小人。从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言行我们可以看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决不是儒家文化。

那么,儒家文化是怎么来的呢?

儒家文化传承几千年,其是有一套系统的理论运作的。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而孔子说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5又说“周监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6这个儒家文化可以肯定是从周文王创立的礼教文化而来。孔子继承、发扬光大了周朝时代的文化遗产。我们要了解儒文化,当然得先认识周文化,而认识周时期的文化,得从《周易》入手。《周易》据说是周文王所作,表面上看它是一本算卜的书,但其《系辞传》(据说为孔子所作)既是讲人生对宇宙世界最一般的看法,也就是我们讲的人生哲学观。儒家是如何看待这个宇宙世界的呢?以我的理解,儒家文化讲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天道”。《周易.系辞传》认为整个宇宙世界有一个天道存在,我们人类的生存,必须遵循天道而生活,“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人是不能违背天道而行的。《系辞传》认为,宇宙世界的形成从“乾元”开始(“大始乾元”),然后有“坤”,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形成一阴一阳(两仪),阴阳刚柔互相摩擦,生出四象(四时:春、夏、秋、冬),然后形成八卦相荡,有风雨雷电交加,日月运行五行(金、木、土、水、火)互克运转,然后生出我们人类男女及万物,这个世界就这样形成了。故《系辞传》开章就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7《易》卜就是根据这个天道运转的规律而给人定凶吉的。所谓的“乾坤,其《易》之蕴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8故说儒家文化非常注重这个“天道”(一阴一阳谓之道),可以说这个“天道”是我们人类世界来源的根本,没有它,就没有我们人类世界的一切。

孔子说仁,孟子说君子深造之学问,以及《中庸》讲“率性之谓道”,说“诚”,又定出“亲亲杀”、“尊尊等”的人伦关系,都是根据《易》的天道而来。故后人说《易经》为儒家的群经之首是有道理的。所以儒家是讲“敬天、畏天”的天道文化。“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人在做,天在看,中国民间说的“举头三尺有神灵”是也。(待续)@

1《论语》,蓝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163页。
2《孟子》,台湾智扬出版社,民国83年版,149页。
3《孟子》,台湾智扬出版社,民国83年版,181页。
4《大学、中庸》,华语教学出版社,1966年第一版,第页91页。
5《论语》,蓝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第124页。
6《论语》,蓝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第47页。
7《周易正宗》,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601页。
8《周易正宗》,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641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黄鹤昇,一九五七年六月八日,生于中国海南岛儋州市高洋村。一九七六年,毛泽东去世,黄鹤昇与两位好友夜晚在山上煮酒庆祝。年纪虽轻,却深知“老毛不死,我们永无出头之日”。一九七七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中学阶段被文革耽误了十年学业的黄鹤昇,先考取了广州“广东省政法干部学校”,后又考上江南某政法学院深造。在该院,第一年学习形式逻辑学,为他的哲学兴趣打下了一个基础。第二年他突然逃学出走深圳,与友人一起办出版社和出版杂志。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后,他真正“出走”赴泰国曼谷,同年六月到了德国。
  • 德国新天鹅堡有家中餐馆“聚宾楼”,很多人曾在此用餐,却少有人知道,这家的父子俩以不同的方式均曾获奖…
  • (shown)孔子“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距今已两千多年了,其一部《春秋》史,也不过是“述而不作”,然其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竟让华夏民族传承至今,成了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标签。
  • 《小学诗》是清朝谢泰阶根据宋代大学者朱熹所着《小学》而改编的儿童启蒙教材,教导儿童立身处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为一段,所用语言力求通俗、易懂。这是给儿童立教、明伦、敬身的启蒙教材、诗教。作者谢泰阶曾用这本教材教导自己的学生,并因此影响到社会,在社会上得到很高的评价。
  • 《小学诗》是清朝谢泰阶根据宋代大学者朱熹所着《小学》而改编的儿童启蒙教材,教导儿童立身处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为一段,所用语言力求通俗、易懂。这是给儿童立教、明伦、敬身的启蒙教材、诗教。作者谢泰阶曾用这本教材教导自己的学生,并因此影响到社会,在社会上得到很高的评价。
  • 《小学诗》是清朝谢泰阶根据宋代大学者朱熹所着《小学》而改编的儿童启蒙教材,教导儿童立身处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为一段,所用语言力求通俗、易懂。这是给儿童立教、明伦、敬身的启蒙教材、诗教。作者谢泰阶曾用这本教材教导自己的学生,并因此影响到社会,在社会上得到很高的评价。
  • 《小学诗》是清朝谢泰阶受到朱熹《小学》启发而改编的儿童启蒙教材,教导儿童进退洒扫、立身处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为一段,所用语言力求通俗、易懂。这是给儿童立教、明伦、敬身的启蒙教材、诗教。作者谢泰阶曾用这本教材教导自己的学生,并因此影响到社会,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评价。
  • 世人醉于名、醉于利、醉于声色车马,无论朝野一样的昏昏逐逐,无日不醉,普天之下昏迷不醒。《小窗幽记》的辑者见状想提供一服清凉散,让人人解醉!
  • 菜之味,耐人寻味。在种菜时,能厚培菜之根,才能深得菜之味,人生亦是如此!《菜根谭》以菜根喻世,让人知道培养生命之根本的重要。读者若能静心深入其间玩味,才能得其真味。《菜根谭》划分为四大部:修身、应酬(人际关系)、评议(人生顺逆、得失)、“闲适”(生活)。本文续(上)集,收录“评议”(人生顺逆、得失)和“闲适”(生活)的一些金句与读者分享。
  • 甜菜根, 炒饭, 烩饭, 沙拉, 鸡汤, 罗宋汤, 煎饼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感悟人生修养、处世、出世的语录,流露宽厚处世和出世还真的智慧。其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不同于凡人的识见,耐人寻味,尤其是韬光养晦的洞彻之光。《菜根谭》分为四部:修身、应酬 、评议、闲适。本文收录一些金句与读者分享,并在句下加“注”解读。本文为上篇:修身与应酬的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