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合原民图腾 乌玛创作皮雕艺术

font print 人气: 8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5日讯】(中央社记者刘嘉泰花莲县4日电)花莲太鲁阁族家庭主妇乌玛对皮雕很感兴趣而拜师学艺,没想到玩出心得学到一手好功夫,制作出精美实用的皮雕商品,现在更踏入皮雕艺术创作领域,并把技术传授部落族人。

嫁给职业军人安稳扮演家庭主妇角色的乌玛,祖先原居住太鲁阁山区的太鲁阁族新白杨部落,再辗转迁至花莲县万荣乡见晴村。

乌玛婚后随丈夫定居在高雄,生活虽安定却平淡无奇,没想到因为13年前对于皮雕产生兴趣,让她的人生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

“当初也不知道为什么对于皮雕有那么浓厚的兴趣,可能是和我以前学美工的背景有关吧”,乌玛回想13年前的情景说,“我曾经学过织布,但可能是自己的个性不耐久等,后来就放弃了,而当接触到皮雕创作时,发现与自己的个性比较符合,所以就一头栽进去了”。

“皮雕虽然不是太鲁阁族的传统工艺,但是许多族群都有皮雕创作的传统”,乌玛当时觉得,原住民的图腾、色彩如果套用在皮雕创作品可能会很有趣,没想到越玩越有趣,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乌玛在高雄拜师学艺,练出一手皮雕制作的好功夫后,开始把太鲁阁族、达悟族、鲁凯族、阿美族的图腾和色彩等元素,放进皮雕创作品的设计中,并结合实用取向,创作出原住民风格浓厚又具有时尚风的皮包、皮夹、笔记本、背袋等系列手工皮雕作品。

“每1件皮雕作品从设计构图开始,再描绘、雕刻、上色、组合,都是以手工一钉一槌,慢慢制作出来”,乌玛拿着创作的皮雕名片夹,仔细的解说纯手工制作的过程,“耐用当然不在话下,手工的细致度和触感都不是机器能够比得上的”。

乌玛的皮雕创作品因作工精细,且图腾、图案和色彩深具特色,备受一般消费者的喜爱,让她越做越感到有成就感,花莲县秀林乡公所也商请她开课,传授皮雕制作的技术给太鲁阁族妇女。

原住民部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和色彩系统,乌玛揉合这些元素创作出的皮雕作品,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她为提升创作层次,开始转往皮雕艺术创作发展,甚获国立东华大学邀请担任驻校艺术家。

“学生创作的皮雕作品水准跟上来时,我只好提升自己,往艺术方向发展,这样才不会发生冲突”,乌玛觉得这种作法应该可以维护到部落妇女的需求。

乌玛的皮雕艺术创作品把原住民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作品的作工细腻,还能够以图腾和图案说故事,多元丰富的色彩不仅未冲淡各族固有的特色,反而更加凸显各族的色彩视觉风格。

“玩皮雕对我来说已经不只是兴趣,现在已经成为传达原住民族文化特色的使命”,乌玛希望透过皮雕创作品,与一般民众分享原住民族的历史、故事和文化。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10 台湾当代特色工艺展”分五大主题展区,传统风格区、生活工艺区、美术工艺区、多元抽象区与时尚工艺区。涵盖皮雕、锡艺、木雕、陶瓷、染织、漆器、玻璃、石雕、竹编等9大工艺领域。其中一项展品获选法国2008年巴黎时尚家饰展中“最让人心动的作品”,为台湾创造新台币6,500万元的产值。
  • 【大纪元2月1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彭健礼/苗栗报导〕为恭医院精神医疗中心的皮雕老师杨丽珍,5年前指导情绪障碍病友学习皮雕,不但让病友打开心结,也开启创作之门,组成“为恭皮雕家族”在各地展览,即日起到28日在为恭医院信义院区地下1楼展出。
  • 因为与过逝祖母间的七天夜梦,太鲁阁族皮雕家“瑁瑁.玛邵”完成了一幅“祖母的晚餐”皮雕作品,曾经有收藏家出价120万元,她不愿割爱。现在她展出以祖母之名的系列作品,一方面让民众欣赏皮雕之美,也以此向祖母致敬。
  • 花莲太鲁阁族家庭主妇乌玛对皮雕很感兴趣而拜师学艺,没想到玩出心得学到一手好功夫,制作出精美实用的皮雕商品,现在更踏入皮雕艺术创作领域,并把技术传授部落族人。
  • 台湾茶在19世纪清末到日治时代风靡欧美。当时欧美人士对于香气迷人的“福尔摩沙乌龙茶(Formosa Oolong Tea)”,存在无限好奇与想像,一箱箱绘制精美的乌龙茶,从东方国度远渡而来,价格高昂且抢手。
  • 伴随着飘扬的五彩布条、七彩霞光,有着绝世神功的侠客在操偶师的掌中翻腾跳跃,源自台湾的“金光戏”是1950年代流行的布袋戏的一大种类。同一时期,美国知名布偶剧电视节目《芝麻街》(Sesame Street)的角色猪小姐(Miss Piggy)与青蛙科米(Kermit)自布偶师Jim Henson在1955年创造以来,成为美国电视、电影行业重要的文化象征。当台湾布袋戏来到美国,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本报记者专访现任台北偶戏馆馆长的蔡易卫,分享他两年前访美交流的经历。
  • 2023年中秋节前后,Gene身穿一袭黑色旗袍,现身在伦敦的公益慈善演唱会中,用英文唱出邓丽君原唱、苏轼作词的〈水调歌头〉,也就是华人耳熟能详的《但愿人长久》。(Gene提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Gene身穿一袭旗袍,在伦敦一场演唱会中用自己翻译的英文唱出邓丽君名曲《但愿人长久》,引领西方人领略千年前苏轼《水调歌头》中美丽的月色、对天人究竟的思考、挚爱家人的系念,以及一个凡人对生命永恒美好的期盼。
  • 2021年香港摄影师高仲明移民台湾。(宋祥龙/大纪元)
    恶法如影随形、无所不在,“这就很像一把无形的刀架在你的身上。我觉得这是最恐怖,比直接不让你说,更恐怖。”早年到中国采访,他看透了暴政下受荼毒人们的血泪悲歌。他预见中共黑手下的香港将“慢慢脆弱、慢慢腐化”。于是他与妻子选择移民与香港生活状态接近的台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