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牛舌
【大纪元4月1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淑媛台北19日电)美国牛舌等牛杂碎进口,再度引爆争议。追根究底,相关主管机关未即时做好整合性的对外说明,引发争论与民众不安。
4 月 1日经济部国际贸易局依据卫生署的正式公文,公告修改输入代号 113号规定,要求自美进口牛舌、牛睾丸、牛鞭、牛横膈膜、牛尾、牛蹄等部位,必须申请输入许可证,并检附美国农业部核发的检疫等 3项证明书。
这次公告输入规定的牛舌等牛杂碎,并不是国际认定的“内脏”范围,亦即不是食品卫生管理法明文禁止输台的美国牛内脏;这些部位原本就是台美牛肉进口议定书里列为开放进口的项目。
正因为事涉敏感的牛肉议题,公告当时,政策主管机关卫生署,或是执行机关经济部,就应该对外说明清楚原委。
相关机关未在第一时间说明,导致美国农业部16日相对应的公告意外点燃平息已久的美国牛肉输台争端,让错误讯息流窜,反而造成行政机关的负担。
此外,对于牛舌等牛杂碎的检验方式,一开始主管机关没有把细节对外说清楚,到底是逐批还是逐箱开箱检验?主管机关卫生署,和接受委托执行检验的经济部标准检验局愈说愈不清楚。
两天的误传下来,不仅媒体搞不清楚,民众也以为是“美国牛内脏又来了,狂牛风险又出现了”,所有讯息都变得很混乱,只能说卫生署今天举行的跨部会联合记者会,开得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