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物
【大纪元4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恒立南投县1日电)现代人经常外食,习惯使用免洗碗筷。其实,传统社会饮食用的“碗箸”,宛如是人世间夫妻,互相搭配,还刻绘吉祥图案,美丽的碗箸等饮食文物,反映传统的生活与情怀。
南投县民俗文物学会即日起至7日,在中兴新村虎山艺术馆举办“传统饮食文物展”,展出从清代到民国50年代期间传统社会的饮食文物,包括有大灶、碗箸、饭桶、饭匙、汤盘,茶古、粿印等数百件。
文物学会理事长萧喜芬指出,一口大灶,是“一家火仔”生活饮食之所系,“您一口灶”、“您一家火”就成为传统社会称呼“您这家庭”的代名词。
她说,古早台湾念谣:“鸡啼天未光,贤慧媳妇早早起,入灶脚,洗碗箸”。“灶脚”指的是现代所习称的厨房,因为古早的厨房设大灶,在灶上壁贴有“灶君公”神像,一家人饮食都在灶神脚下,所以称“灶脚”。
萧喜芬表示,传统的“碗箸”,宛如是人世间的夫妻,是互相搭配的,“1人1副碗箸”。碗箸工艺多样,特别是传统的箸(筷子),材质有鎏金鎏银、象牙、骨角、竹、木等,再加上刻绘的吉祥图案,美丽的碗箸,就成了美妙的饮食艺术。
她说,饭桶与饭匙,也是一对分不开的伴侣,有时饭匙还是成对的龙凤头鎏金。以饭匙来说,这次展出的就有龙柄、凤柄、金童柄、玉女柄、蟠桃匙、石榴匙,呈现朱红鎏金,洋溢兴旺、吉祥、高贵的喜气。
萧喜芬表示,民以食为天,传统饮食文物反映先民利用厚生的智慧、追求吉祥的民俗、讲究美观的工艺,值得忙碌的现代人细细观赏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