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 桃花源里人家——西递村

楚筠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皖南乡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古朴典雅,在江南山水朦胧之中,一草一木,一屋一桥都透露出浓浓的古意和灵秀之气,诚如唐代诗人李白所写:“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徽州境内群峰连绵,绿水依依,一个个乡村掩映在群山之中,有的只露出白屋点点,有的干脆隐没在树木之中,所以在山路盘旋辗转,只见两旁树木茂盛,四周一片宁静,但是当山回路转之际,蓦然眼前一片开朗,一个秀丽的山村──西递村就在眼前,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久的古村落历史悠

美丽的西递村属于安徽黟县,坐落在黄山南麓,因古驿站西递铺而得名。西递村建于北宋,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14-19世纪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

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清溪穿村而过。村内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这两条清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青石板铺成,逶迤蜿蜒。

据史料记载,西递村在古代出过许多大人物,仅明清以来全村就有百余人在外地做官,此外还有许多徽州商人经商发了大财,成为江南腰缠万贯的富商巨贾。这些商贾们在衣锦还乡时,不惜重金大兴土木,在家乡修建宗族祠堂、扩建宅第,所以西递村两条主街、99条小巷中,纵横交错的坐落着600多座宅院。

“无山无水不成居”的徽派建筑

西递村的民居是典型的徽派建筑,依山傍水,在一片葱绿之中,院落层层叠叠,马头墙高大奇伟,鳞次栉比;家家黑瓦白墙,屏墙叠叠,飞檐翘角,青石门坊,十分古朴典雅。

这里的宅院为两层建筑,一楼是一间敞开式的客堂,高大敞亮,客堂前方是一个长方天井(宅院中的露天空地),阳光、雨水可以直接透过天井进入庭院。客堂正面挂有中堂、对联,两侧是书画条屏。一个长型条几上摆放着古老的瓷瓶等工艺品和自鸣钟。厅上正中是八仙桌、太师椅,是一家人吃饭、待客之处。

客堂的两侧是卧室,在客堂和卧室之间有窄小的梯子通到楼上,上面的房子大多用来堆放杂物,也有作儿女们的卧室。大户人家还有书斋、书院、祠堂和花园。

宅院大门用磨制平整光滑的黑色大理石砌成门坊,上面有砖雕、石雕组成的各式门罩,门上有大圆门环用以叩门。宅院白墙上的漏窗石雕也丰富多彩,有竹梅、松石、花草等图案。屋内窗户也是精美的木雕,窗下还有以人物故事为内容的木雕,客堂两侧木头柱子上方还有木雕的狮子等,工艺皆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凸现徽州三绝“石雕、砖雕和木雕”的风采。

这里的居民通常引水入院浇灌所种的果树花木,一些深宅大院,花木繁茂,亭阁错落,长廊曲折,还有假山和池塘,有一种恬静的山水闲情。

村西南口立着高大的胡文光刺史牌坊,是明万历六年所建,高13米,宽10米,为3间4柱5楼悬山式,巍峨壮观,为青石建筑,雕刻极其精美,是石坊建筑的瑰宝。

重商崇学的徽州人

徽州人重商崇学,历代既出巨贾又出大儒。在西递村,很多人家中都挂着“读书好,经营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这样一副楹联,说明了徽州人的贾儒关系。村中的桃李园便由一贾一儒的两兄弟共建同住,三间院落一间是经商的,一间是读书的,还有一间大家共用。

此外,徽州人在宅院厅堂四周悬挂着一些楹联条屏,上面所书一般是一些为人处世警句箴言,如“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孝弟传家根本,读书经世文章。”等。质朴的言辞之中透出一种豁达开朗耐人寻味的意蕴。使人体验到徽州人特有的文化气氛,一种宁静、安详和恬淡的精神。

结语

西递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朴风貌,整个村落与所处山水环境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在高超的审美情趣中,有透露出一股恬淡宁静的气息,体现出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风貌,有世外桃源之称。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转眼数百年过去了,但西递村依然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古宅幽深。每当走在村中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中,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年代,倾听岁月的絮语,感受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走近侗寨,但见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座座建造精巧整齐的侗家建筑,吊脚楼、风雨桥、鼓楼,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处处透出一种含蓄的美,讲述着侗族人的生活,体现出他们灿烂的传统文化。
  • 中国民族众多,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风俗和文化,他们的传统民居也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如草原上的蒙古包、侗族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等等。而黎族是海南岛独有的民族,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他们的传统民居则是一种形似船状的“船形屋”。
  •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即“土生土长的人”,这个民族历史悠久,自2000多年前就定居在湘西、鄂西一带,那里山岗缠绕,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土家吊脚楼就是其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 西双版纳的森林中,依山傍水的坝子边,坐落着一个个傣族村寨,高大的椰子树、芒果树、棕榈树,还有香蕉林、灌木丛,以及那些挺拔的竹林,一幢幢造型古朴别致的傣家竹楼,若隐若现在绿海碧波中,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好一幅优美的民族风情画。
  • 中国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风俗和文化,他们的传统民居也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如草原上的蒙古包、侗族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等等。而黎族是海南岛独有的民族,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他们的传统民居则是一种形似船状的“船形屋”。
  • 宏村是一座有近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始建于宋代,又名弘村,取宏广发达之意。原为汪姓聚居之地,据说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
  • 踢毽子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是古代“博戏”的一种。中国人踢毽子的历史很长,在汉代的画像砖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了。古人认为踢毽子最初来源于蹴鞠,而蹴鞠相传为黄帝所作。这么看来,这小小的毽子,其来历也非同寻常。
  • 每年的3月17日,纽约市都会在第五大道举办盛大的圣派翠克节游行,这是全球最著名的圣派翠克节庆祝活动之一。圣派翠克节(St. Patrick's Day)的习俗包括穿戴绿色服饰、饮用绿色啤酒或苏打水、装饰三叶酢浆草,爱尔兰矮精灵是常常出现的角色。而在中国,虽然没有专属于绿色的节日,但许多饮食文化、民间习俗与传说,也蕴含着与圣派翠克节相呼应的元素,联想起来还别有一番风味。
  • 过年在中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传统,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但团聚、祭祖、祈福和欢庆的主题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共通的。在中国的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过年的呢?
  • 人一生周期除了生死之外,成年和结婚、生子都具有人生阶段转换的重大意义了。所以在这些重要的日子,都留下一些具有特色的民俗礼仪,丰富这些日子的内涵,同时也给予人丰厚的祝福!本文就来说说喜获新生儿的民俗礼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