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师竞赛常胜军 林东源体现咖啡文化

font print 人气: 3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杨淑闵台北21日电)简单取名GABEE的咖啡店,其实不简单,5年来叱咤国内外咖啡师竞赛,还让香港人慕名组团来台学煮咖啡与开店。已在海外授课的62年次店主林东源说,他要做的是“咖啡文化”。

全心投入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怀抱不灭的热情,真的会让人不断突破、创新。

林东源今年再受海外邀约,4月下旬将赴新加坡,出席亚洲最大餐饮美食设备展FHA所举办的“ABC咖啡师大赛”,担任评审。

在此之前,林东源从2004年起就荣获第一届台湾咖啡大师比赛冠军,且早在2005年,才32岁的他,就已担任泰国咖啡大师评审。

之后,2006年再拿下第三届台湾咖啡大师比赛冠军。2007年代表台湾参加世界咖啡大师比赛。2007年担任第四届台湾咖啡大师比赛冠军教练。2008年担任世界咖啡大师比赛台湾区代表教练。

林东源接受专访时说,“想开咖啡店的动机很简单,只是因为毕业后曾在咖啡店工作,而我非常喜欢咖啡店里人与人互动的气氛。”

他还特地补了一句,“来咖啡店的人都比较会卸下面具,都是来放松的。”

开店第6年的他回想过去工作过或曾熟知的前辈,他们的店都不见了,“或收掉、或顶让给人”。因此林东源开咖啡店比别人多想很多,也多做很多,软体面的咖啡文化经营深度与投资,甚至超出咖啡贩售业务。

开在西华饭店后方的GABEE店,除了林东源,还有两位合伙人。他说,一位是他的学弟,从事后台管理;另一位是学平面设计的朋友,负责设计工作;“因应团队合作的时代到来,各司所职,才能发挥效用。”

林东源则往外拓展知名度与行销,战果正如前述般辉煌。他说,经营团队也发现,知名度为店面吸引很多外来客,连开班授课部分,还因为香港媒体的热情报导,出现很多香港人慕名来台报名上课,学习煮咖啡及开店。

他说,香港地狭人稠,市场几乎是集团的天下,使得香港人非常希望能像他一样经营个人咖啡店,也因这区隔性,造就强调经营咖啡文化的GABEE店在香港火红,成为学习的对象。

除了让很会经商的香港人认同GABEE店做咖啡文化的理念,林东源已经远至北京开班授课,邀请他的正是当地新成立的咖啡师证照协会。

其次,中国大陆已有企业主邀约GABEE店在上海、深圳等地开店。

但他说,海外开店是要以GABEE店品牌前往,还是技术合作开新品牌门市,对重视经营咖啡文化的GABEE店而言,尚未下定论,因为这也与GABEE店接着要“做品牌”的经营策略有关。

强调要做咖啡文化,林东源跟合伙人坚持在台湾只开一家店,投注在咖啡人才的技术培育领域甚深;这全台唯一的店并且是形象店,且意义不同于一般咖啡店。

林东源说,因为GABEE店要成为品牌,除已在软体实力上,于海内外打响名号;亦已着手开发GABEE店的客制化咖啡豆、冲泡挂包、T恤、内外用杯等系列品牌商品;借着软硬体的多元经营,呈现咖啡文化。

资金方面,林东源并不讳言青创贷款申请并不顺利,全都是自行贷款;加上GABEE不断把店面每年的获利再投资在软体面咖啡人与文化的扎根与布局上,因此延后到今年才可回收所有投资成本。

坚持做咖啡文化,让他们三位创业青年费时5年做扎根。

林东源强调,他不认为个人店与集团连锁必须对立,因为咖啡人口的增长也与星巴克的全球布局有关;不只从营业额出发的理念下,GABEE店也帮集团展圆进驻百货开店做教育训练,且该店营收一个月就是GABEE店的2倍。

因为他们相信,“现实要以理想作为出发点。”GABEE店就要在这样的理想坚持下,在现实环境中体现让人放松、卸下面具的咖啡文化图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王水编译报导)英国Costa咖啡连锁店近期为他的首席咖啡品尝师Gennaro Pelliccia的舌头做了1000万英镑的保险。
  • 由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发起的西部地区咖啡师大赛于2010年2月26日到28日在加州洛杉矶长滩开赛。
  • 从2月26日起,由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主办,在The Coffee Bean、Tea Leaf等咖啡厂商的赞助下,美西咖啡师大赛历时三天,于2月28日下午3点圆满落下帷幕。
  • 伴随着飘扬的五彩布条、七彩霞光,有着绝世神功的侠客在操偶师的掌中翻腾跳跃,源自台湾的“金光戏”是1950年代流行的布袋戏的一大种类。同一时期,美国知名布偶剧电视节目《芝麻街》(Sesame Street)的角色猪小姐(Miss Piggy)与青蛙科米(Kermit)自布偶师Jim Henson在1955年创造以来,成为美国电视、电影行业重要的文化象征。当台湾布袋戏来到美国,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本报记者专访现任台北偶戏馆馆长的蔡易卫,分享他两年前访美交流的经历。
  • 2023年中秋节前后,Gene身穿一袭黑色旗袍,现身在伦敦的公益慈善演唱会中,用英文唱出邓丽君原唱、苏轼作词的〈水调歌头〉,也就是华人耳熟能详的《但愿人长久》。(Gene提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Gene身穿一袭旗袍,在伦敦一场演唱会中用自己翻译的英文唱出邓丽君名曲《但愿人长久》,引领西方人领略千年前苏轼《水调歌头》中美丽的月色、对天人究竟的思考、挚爱家人的系念,以及一个凡人对生命永恒美好的期盼。
  • 2021年香港摄影师高仲明移民台湾。(宋祥龙/大纪元)
    恶法如影随形、无所不在,“这就很像一把无形的刀架在你的身上。我觉得这是最恐怖,比直接不让你说,更恐怖。”早年到中国采访,他看透了暴政下受荼毒人们的血泪悲歌。他预见中共黑手下的香港将“慢慢脆弱、慢慢腐化”。于是他与妻子选择移民与香港生活状态接近的台湾。
  • 想想看古代,确实没有便利商店,也确实没有线上购物,不太可能有物流的概念,或是快递等现代的名词出现。不过,如果你阅读过古书,孟子说过:“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孟子何许人也?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距今至少有两千多年。看看《货郎图》,想想这句话,谁说古代没有物流的概念呢?再看看这些货郎,他是不是肩负着物流的概念?然后实践了孟子的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的概念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