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月14日讯】《辕门射戟》戏中的吕布由小生饰演,此小生称为雉尾生(小生可分成雉尾生、扇子生、穷生等)。雉尾生所饰武将需具儒雅的特性,或具美男子的典型,吕布就是个美男子的典型;其他的雉尾生还有周瑜、杨再兴等。雉尾生和武生有区别,武生充满阳刚,动作很大;而雉尾生则要做到“文而不瘟,武而不刚”,一种文质彬彬的风度。雉尾生的扮像最显眼的是,他头戴紫金冠(又称太子盔,饰演李世民者戴之)上面还要加插上两枝雉尾,雉尾(翎子)随着身体摆动,犹如柳树迎风,十分的美观与潇洒。
东汉末年,刘备屯兵小沛,吕布在徐州,袁术据寿春。袁术想攻刘备,派大将纪灵攻打,并致书吕布,请布不要帮助刘备。刘备此时也向吕布求援。吕布乃决定为两方和解,宴请刘备与纪灵。酒过三巡,吕布提起和解之议,命人将方天画戟,树立辕门之外,由其发箭射之,如射中则双方和解,如不中,听凭双方交兵。吕布发箭果中,纪灵只好遵约退兵。
剧情很单纯,就是吕布帮刘备解了围。吕布有了雉尾生的英挺扮像,唱的方面,这出戏全部唱的是西皮调,京剧的各种调,起唱点不一样:“西皮,眼上起;二簧,板上起;梆子是闪板开口”,造成不同气氛。西皮,眼上起,较有商量、对话的味道。全戏也是吕布主唱,刘备与纪灵只唱一小段。
这出小生为主角的《辕门射戟》,其实并不好演,因为故事戏剧性不高,全靠小生的魅力。有扮像、会唱,这是最基本的了,最主要还要有做工与表情,表演出吕布如何周旋在刘备、张飞、纪灵之间,这三个人对吕布有不同的态度与要求,吕布就需有不同的回应才行。这就要看演员的历练与悟性了。
过去台湾雉尾生演的最好的是刘玉麟,其他小生类型像扇子生、穷生等刘玉麟也演的很好,所以他被称为“全才小生”,甚至有人说他是继程继仙之后的一人。刘玉麟原学武生,后学老生,到了十七岁遇到阎福财老师,才正式走上小生的路,阎老师不是名演员、不是大主角,就是极普通的班底,也就是传统性很强的基本演员,一般称作“大路活”。可是刘玉麟学的却是心服口服,阎老师会戏之多、见识之广,腹笥渊博,而且为人正直,品德操守高洁。阎老师是“选徒必先选德”,他不会打学生,也不会骂学生,但是学生的忍耐度不够,德不够,可能也撑不下去,他就是淡淡几句话,比如说“你呀,床底起宝塔,高不到哪里去”。
这句话含意很深,这是指人因为怕挨骂、怕受到委屈,用一种维护自己的心去学习,这种学习状态永远只在床底下的范围。真正的学习是要严格要求自己,跨出自保、除去掩饰。悟到这个理,与人配搭演戏特别放的开,伸缩自如。刘玉麟做工、表情特别投入、特别有戏剧的味儿,就是他培养出更大的胸襟,所以宝塔能越来越高。
刘玉麟起先懵懵懂懂,跟着老师边学边演,阎老师并不多话,但在适当时候会点到他。慢慢的刘玉麟在台上越来越敏锐,即使在后台也能注意到台上的动静。他从实务中学,跟着老师搭各处剧团(阎老师年老,演的是丑角),跑码头,登台的机会多,阅历也就深了,自己能单挑《辕门射戟》、《白门楼》、《岳家庄》、《罗成叫关》等小生份量重的这些戏。阎老师为他打下极佳的基础,使他在台上一思一念、一举一动,全都入戏。看到专注度这么高的演员,谁都会叹为观止。
三国演义中,吕布属于旧时代的,他依恃的是武功高强,但缺乏品德,谁有权势就投靠谁,毫无见地。《辕门射戟》靠他神射的箭术,真是技压全场。但最多是个前浪,不久就被后浪推的无影无踪。
最近电影“孔子”也是这种情形,电影中诠释的孔子根本是共产党的化身,电影主轴是孔子与季孙氏的斗争。一开始就丑化季孙氏家,把他们家扣上人殉的大帽子。这是共产党招牌技俩,不过不懂这招的人,就误以为孔子斗争季孙氏,废止人殉是何其的伟大,然而根本没有这段史实。大陆的考古工作已完全为政治服务,用不会说话的地下文物,任意栽赃;如此胜之不武,真孔子竟成大骗子,利用孔子讲共产党的斗争有理。
还有一场孔子与季孙氏比射箭,孔子这会儿也变成《辕门射戟》的吕布了?吕布凭武技,获得暂时的胜利,标示的却是他由盛转衰,不久灭亡,再也没有明天。难道孔子也要全靠以力服人,而没有以德服人的地方。电影“孔子”一开始就用坟墓做文章,藉大场面的建坟、屠杀牺牲,透露死气沉沉的光景。这部电影无意中给人重大警告,如果不觉悟,赶紧三退,只怕来不及逃出就要严封在幕穴之中了(灯即将灭)。为共产党殉葬,值得吗?@*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