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2月25日报导】5都配套法案专题报导 (3) (中央社记者苏龙麒台北25日电)5都新局今天上路,除台北市以外,其他4都面临行政区整并问题,由于行政区划改变地方意见很多,立法院对于行政区划法草案,要等地方提出需求,不会急着立法。
5都乡镇市随着改制先就地改区,下一步目标将整并较小的“区”或切割较大的“区”,成为合适的规模。中央先前曾提出20万至30万人口为1个行政区为规划方向。
面对行政区整并问题,不论是都会或乡村地区的立委都认为,区整并应该重视民众的生活圈、交通设施、地理环境、人文历史渊源、便利性、立委与市议员选区等。
高雄市立委、国民党中央政策会执行长林益世说,如果可以的话,他希望原来的乡镇市不要整并,维持现状才能够提供民众最好的服务。
新北市的中国国民党籍立委吴育昇说,他选区里的淡水、三芝、石门、八里未来可能整并为1个区,地方上颇为支持,因为传统上就是一个生活圈,但林口与泰山的整并,就必须考量与其他行政区整并的问题。
台南市的民主进步党籍立委李俊毅表示,乡镇市的设计是几十年下来的感情,突然要合并,恐怕会有很多问题,光是2至3个乡镇并为1区,区要怎么命名都很困难,过程中应该要充分尊重地方的声音。
同为台南市的民进党籍立委黄伟哲认为,他同意乡镇市整并可以节省行政资源,但施政必须有长远眼光,应配合立委或市议员选区整并。
对于偏乡整并,民众可能得花上加倍的时间洽公,黄伟哲建议,整并初期应将原来的乡镇市公所做为分支办事处,留部分公务员服务民众,让民众洽公更为方便。
台南市的国民党籍立委陈淑慧认为,未来偏远地方由于人口少、选票少,将丧失民选首长争取选票的动力,可能将更难争取到建设经费,资源会更集中于人口、选票较多的地区,发展失衡的现象恐怕将更严重,这些问题应该要被重视。
行政区整并不容易,原人口众多的县辖市则可能面临切割问题,也有立委反对。曾当过板桥市长的国民党立委林鸿池说,板桥人口超过50万人,但它是一整个生活圈,辖区也不是很大,不适合再拆分为2区;如果硬分为2个区,还必须增加办公厅舍与人力,反而浪费人民纳税钱。
行政区划改变事涉广泛,吴育昇说,至少要花2年的时间累积各界共识。林益世也说,应该要等到新直辖市意见整合后,看看地方的需求再来调整行政区划法草案,以符合各地方的期待,目前并不急着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