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神曲》(六):善的威力

王昊天
font print 人气: 77
【字号】    
   标签: tags: , ,

《神曲》的第三部《天堂篇》第八首写到:善使你登上整个天国,自由的旋转,快乐无比,他使他的圣意,在此变成这些伟大天体中无限的动力。

简短的几行诗文读过后,内心深深的触动。以往人们在讨论善时,多是围绕一些外在的言行举止,把善当作是人内心深处渴望的一种依托和精神信仰。因为受到后天观念的偏见,认为做好人容易受到欺负,也很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向善的愿望,总是受到外界环境和后天观念的束缚。

其实,善的威力是巨大的。在世间,他表现在能使人的生命时间不断的延续,使人的生命不致于过度的冷酷无情;他能使人的内心境界,获得外在的感知,启发内心深处的创作;他也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秩序维持在一定的水准,不致于导致天下大乱的动荡局面。

善在更高境界的表现,就是能够维持整个自然的规律,天体的变化,一切的有序,无不源于善的巨大威力。无论世间,还是宇宙中的星体,所有的一切,能够自由,有序的运转,而避免灾难性的碰撞,都是来自于善的演化。

中国古人常说:天人合一。大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生命,要常常能和上天的意愿保持一致,与天道正气,相互融汇通达,这样生命就不会陷入世俗的种种困扰中,从而怡享天年。家族也会因此受到荫福的特别庇护。这是善的具体表现方式之一。

简短的辨析善的表现和涵义,再来理解但丁的诗文所讲述的,善使他登上了自由快乐的天国,并使他亲眼见证了,天国天体的运转,都是源于善的威力。他想告诉读者,关于生命的真相:一个生命诞生于世,并不是为了毁在世俗的虚妄和贪求中,而是要通过向善这样一条途径,回到天上真正的家。从尘世到天国,能够促使人攀昇的动力,能够使一个普普通通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跨越从地到天,这么遥远的距离,只有善才有这样巨大的威力,能够使人勇猛的超越。

也正因为善的巨大威力,所以才使历史上,迫害正信的强大帝国,纷纷的败倒在善的尊严下。想想古今,看看历史,风云突变的大事一场一场,但最后都是以代表正义的善,战胜了罪孽的邪恶,而结束。这也许,正是天意的安排,由善构成了世间的万事万物,再由善抵制着邪恶。这一上天赋予的生命法则,无论从东方,还是到西方,相同无疑。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七百多年来,《神曲》在欧洲一直被誉为是一本难以读懂的奇书,诗文涉及丰富的天文、科学、哲学知识,也引用了大量的宗教典故,众多的历史人物。
  • 但丁游览的地狱,外形象是一个漏斗,共为九层,从上往下走去,越往下罪灵承受的刑罚越重。
  • 在巨人恐吓诸神时,他曾做出胆大包天的尝试。
  • 人类啊,你们生来就是为了飞上天的,为何遇上一点风,便坠落在地?
  • 但丁问圣女:一个常人是否能够用其它的善举来代替他未兑现的誓言。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