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安门到伊拉克—— 熊焱用诗歌记录人生之旅

font print 人气: 4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0年11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刘菲艾尔蒙地报导)北大法律系学生、六四学生领袖、中共通缉犯、美国军中牧师、诗人,从这一连串的头衔,人们可以窥见熊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而这些经历又变成诗句喷涌而出汇集成《熊焱诗选》,经由六四文化传播协会出版和读者见面。

11日,熊焱在洛杉矶华侨文教中心的新书发表会上说,自从1992年逃出中国、踏上美国的第一天,为了怕冲淡英语的长进,他一直不敢讲中文、看中文书,以致很多中文字都写不出来了。时隔17年,当他终于博士毕业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书架上摸出几本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接着就是10月的某一 天,心中冒出几句中文诗句,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以每天5~8首的速度一口气写到第二年2月,把沉淀在大脑里28年的中文都爆发出来。

熊焱曾在1994年和2003年两度从军,先是作为士官,后作为随军牧师,之间的8年则是攻读神学博士。他曾以军中牧师的身份跟随美军第一 装甲师执行伊拉克前线的作战,也到过南韩和德国。从六四学生领袖到牧师,是什么决定了这一改变?熊焱说:“目睹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屠杀,抬过尸体,我忽然明白了很多。那些激动人心的口号和事实的对比,让我感到在专制统治下,想做善事是不可能的……我开始思考:真理在哪里,力量从哪里来?”

参加《熊焱诗选》新书发布会的洛侨中心主任简许邦表示:“熊焱讲‘是神改变了他’……在中共政权统治下的大陆,最大特点就是不知道‘敬天畏神’。人们如果都天不怕地不怕,天下一定会大乱。”

已经退役的熊焱目前在阿拉巴马Warrant Officer Career College军校任职。和中国军队做比较,熊焱说,在中国的军队无处不在的是“政委”,在美国的军队里,“只要有信仰上帝的人就会有牧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89年中国政府出动坦克和军队血腥镇压了天安门广场学生民主运动的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但是对当年天安门广场的学生民主运动领袖来说,事件仿佛发生在昨天。当年的那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给他们各自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印记? (w2009-06-03-voa69.cfm)
  • 前六四学运领袖、目前在美国担任军中牧师的熊焱,28日自泰国过境上海返回美国途中,在上海机场遭到海关盘查,前后长达两个小时。熊焱表示,此行目的是前往东京探视冯正虎、并转飞曼谷访友,并无入境中国的意图。上海机场盘查特定旅客的举动,表明当局监控异议人士的手段已扩张到海外电邮和电话通讯之中。
  • 这个星期五是1989年六四民主运动21周年。一些读者和听众很关心当年那些学生运动领袖如今都在做什么。如今是一位全职军人、并且是全职的基督教神职人员。 (XIONG-YAN-64-20100603-95574994l)
  • 李柱铭,一位从法律界走向政坛的香港民主运动领袖,一生致力于捍卫法治与自由。他不仅是香港最资深的大律师之一,更是民主党的创党主席,在香港民主运动的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 有人把社工比喻为“北斗星”,究竟邵家臻这颗星,照亮了多少人?社福界前立法会议员邵家臻今年1月10日因胃癌病逝,并在2月15日举行安息礼,享年55岁。他从开始关怀弱势,后成为社工,他担任大学讲师、立法会议员、参与社运、成立囚权组织“石墙花”,在生命的最后修读神学,走过短暂又色彩缤纷的一生。在邵家臻离世后,各个界别人士纷纷发文表示哀悼,他的安息礼上有逾千人到场送别,他生命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 他们长相漂亮,说话动听,口号迷人,他们就是贝隆夫妇。他们成了新的国家偶像,带动着新的国家方向。而贝隆夫人,至今仍然是阿根廷的民族图腾,因为她的传奇生命那么短暂,还没有让人回过劲儿来,就成了永恒,于是更加迷人。
  • 南希用一生诠释了全心全意的支持和不离不弃的守护。她和里根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婚恋被赞誉为美国总统史上最伟大的爱情故事。
  • 命运的轮盘呼呼转动,里根和南希默默祈祷,往昔种种都是奠定基础,命运把这对戮力同心的夫妇推向更大的舞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