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打糕过年 怀念山珍

人气: 4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20日讯】(纽约讯)“小时候就盼着过年,过年吃打糕。”李老板提起在延边长大的岁月时悠悠地说,“不过现在可以天天做,随时吃,所以似乎也就不那么想了。”他亲手做了大木板和木锤,和当年家乡的一样。在他的法拉盛餐馆里,打糕每隔一、两天做一次。

物以稀为贵,特别是永远不可能再回头的那段时间里的吃食。想念的不仅是那份穿肠而过的食物,还有当时正发生在身边的事、人、草木、和空气,因为那一切与那份食物已成为我们生命进程的一部分。时过境迁的今天,怀念驱使着我们执着地追求从前食物的那个味道,也拚命想还原与之相关的一切。

做打糕 平淡之中见真性

糯米煮熟加些白糖搅匀,摊凉再平铺在木板上,用木锤边敲打边撒水,直到看不见米粒了即变成糯米糕,将糕切成喜欢的式样,吃时再沾上与白糖一起炒香的红豆粉,这就是李老板的老家延边逢年过节和喜庆日里家家要做、户户必吃的打糕。


“阿凡提”的伙计在演示打糕的制做过程。(摄影/徐竹思)

中国战国时代的文献《周礼》介绍了粢和粉粢,粢就是将谷物蒸熟后用木棒砸成糊泞状的糕,粉粢则指此糕上沾上豆粉。可见这种打糕是保留了最原始的最传统的一种制作方式。

打糕是打出来的,不同于一般先用水磨糯米成面再蒸出的粘糕那样细腻,它不是“驴打滚儿”,也不是“爱窝窝”,那些甜腻腻的北京小吃总会让人联想到皇宫妃子弱不禁风的骄嫩。打糕少糖,味道很平淡,在糯软中掺着粗犷颗粒的质感和嚼头,红豆粉也是粗粗的颗粒,好似乡下能干持家的媳妇,是那种脚踏实地的食物,毫无做作地加一份真实在里面,你会与它心有灵犀,知道它会在需要的时候默默地支持你,它让人感到靠得住,就像回家一样。

李老板了解打糕的原始个性,“很多市上卖的粘糕制品都是蒸出来的,粘糕粉一般通过机器研制。如果机器上的金属粉末掺进食物里会对人健康不利,所以我要做原始的木板、木锤。市场上一些五颜六色的粘糕大多加了人工色素,我从不在菜里加这些,包括味精也绝少用,就是自然的最好。”

在李老板的延边老家,有许多关于天赐的自然食物能袪病健身的传说。打糕是过年必吃,也是四季皆宜,“按我们家乡的说法,打糕是补品,大热天吃一块清爽,冬天吃都赶上补药了。有时牛马发虚,干活吃不上力,也给它们吃块打糕补气。”

忆东北 大米飘香羊肉肥

李老板的打糕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正宗,可他在开的餐馆的店名却与他卖的菜差着横跨一个中国的距离。这家坐落在法拉盛41大道136-80号的馆子叫“阿凡提”,让人以为是新疆人开的羊肉馆,其实李老板是来自延边朝鲜族,店里卖的地道的东北菜。

这里的冷面,令我想起在北京上学时,冬天也要溜出学校到桥下那家朝鲜族人开的面馆里吃的延吉冷面,那是我多年后再没找到的味道,而现在即便是再三追问,李老板仍对其祖传冷面汤料秘而不宣。

这儿的米饭是按家乡的做法,东北一年一季的大米出名的饱满香甜,“在米饭里掺玉米或小米减低淀粉的含量,再加点糯米增加米饭的亮度。”果然“阿凡提”的米饭与众不同,集香、甜、滋、糯为一身,很多客人每天专门来这里花1元钱卖一碗饭带回家。

李老板做羊肉的配方也都是祖传,羊肉酱汤每两、三天做一次以保持新鲜,这是“阿凡提”风味独特的羊肉火锅的老汤成分之一。

“我们东北那地方的羊肉比新彊还肥呢!” “阿凡提”的大厨梁师传说。他来纽约之前就在沈阳的宾馆做大厨,专长东北菜,“其实说起新疆来啊,所谓菜就是一个烤羊肉串,其它的各种羊肉菜都是回族的。东北的回族很多,每个市区都有,所以回族菜在东北也很普遍。”

“阿凡提”除了限于纽约的条件无法做“烤全羊”外,所有的羊肉菜应有尽有,怎么搭配也是学问。大多数菜都绵羊肉,只有“红焖羊排”用脂肪少的山羊肉,因为绵羊肉一焖就容易烂;这里的小笼羊肉蒸饺,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无膻腥味而异常鲜美,就连平时不吃羊肉的人都会赞不绝口。

寻茄子 吃羊排时想狗肉

老板、大厨都是东北人,做菜方法是地道的东北方法,可是毕竟是人在纽约,物产却不由已。今天“阿凡提”的招牌菜用的也不是家乡的羊了,而是打着美国食品卫生检测认证商标的新西兰进口羊肉。

数尽了吃羊肉的好处后,梁师传突然压低了声音,“其实我们在这儿心里都明白,在这儿只能吃羊肉,其实是用羊肉代替狗肉。”李老板的眼睛也亮了起来,“那是,我们东北人习惯吃狗肉,狗肉做这些菜才真香。”

当被问到在东北时都烧什么菜,梁师传几次欲言又止,“说那个没用。”一再被逼问下终于滔滔不绝起来,“我们做的都是东北的山珍八禽,比如熊掌啊、飞龙什么的,这里没有。”

“东北不是有鹿吗?”我突然想到,“纽约上州也有,可以打呢。”老板与大厨同时撇嘴,“那个鹿能让你吃吗?打鹿还要执照,如果在路上撞死一只鹿你都不能拾,拾了就犯法。”

很多东北菜的食材出了东北就找不到,这会使菜的味道受影响,所以其实纽约人吃到的“东北菜”也就是吃个意思罢了,这是人在纽约不得不接受的“残酷”现实。

“在一年四季分明的东北长的菜与其它地方非常不同,”李老板说,“我们东北的茄子非常细小,在这里市场上从来见不着。” Och!这是一个令我非常沮丧的消息,“地三鲜”是我最爱点的东北菜,原来吃了那么多年都是……替代品?而且如果这辈子没有机会去东北,就永远吃不到正宗了!

令人感到有点安慰的是李老板从家乡进口了这种特产茄子干,这里的辣椒炒茄子干是用这种茄子干做了,虽然不是新鲜蔬菜,至少给人提供一个见识东北茄子真面目的机会。

李老板在家乡的母亲与妻妹专门负责他的采购进货,“别的人我信不过。”这里的“香辣炸太”的明太鱼、 “炒小鱼干”的干小鱼、“素炒厥菜”的厥菜等干货与茄子一样都是来自家乡的特产,“我们家乡的鱼都是在泉水小溪中长大的。”

“阿凡提”99美分的羊肉串被《纽约时报》推荐为纽约第一,不知如果换成东北羊肉是否会更出色。

韩国打糕的历史

韩国与中国相邻,饮食文化多相通。中国战国时代记载的粢,就是打糕的制作方法。韩国糕的历史悠久,在青铜器时代的遗址地罗津草岛贝塚以及三国史的古坟等地出土了蒸糕的甑,从而推测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鼎立”之前就有了糕。因为甑是蒸糕必须的用具,所以糕的历史和甑的历史是相同的。

到了统一新罗时代,随着权农策的实施,正式进入农耕时代,以大米为中心的谷物产量增加,从而用大米以外的谷物做的糕也开始多样化。

西元七百年前的高丽时代,糕进一步发展,不仅作为岁时活动和祭祀的食品,而且广泛普及为普通人都能吃的别食(别有风味的食物)。高丽朝饮食文化影响中国元朝的有黄豆芽、柿糕、高丽栗糕、油蜜果与生菜包饭;而中国元朝的西瓜、包子、饺子、豆腐、烧酒与肉食等则影响了高丽。

到了朝鲜时代糕成为婚礼、殡礼、祭礼等各种行事和大小宴会必需的食品,这种风俗到现在也作为传统和习惯继承着。

现在,糕已从原始的打糕发展到有菜、果、蘑菇、野草、药材、海藻类等作为辅料;作为甜味剂加入人工蜜(糖稀加工而成)、蜜、桂皮、白糖、麦芽、芝麻、红豆、栗子、大豆、大枣、胡桃等许多材料;用栀子、山牛蒡、松肌、艾蒿、南瓜等作色素,则使糕变得更华丽多样,味道也变得独特。
————————-
  
阿凡提 羊肉专卖店
地址:法拉盛41大道136-80号(靠Union街近缅街)
有停车场/ 每桌送一道菜
电话:(718)-358-7925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