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8月17日讯】
歌仔戏初期的演唱形式,是着重在自拉自唱式的说唱,或清唱形式,最后则演变成演唱形式。这种演唱形式,开始是很简单的只有少数的几个演员,主要的生、旦、丑,动作上只是走走四方部位,即在原来的清唱形式上,加上简单的表演而已。
老歌仔戏在故事方面虽然已具有曲折复杂的大戏模样,但舞台艺术则尚未脱离乡土丑扮的阶段,因此它可以说是介于小戏与大戏之间的过渡形戏剧,而使它趋向于成熟而为完整大戏形式的,则有下列三个主要因素:
●第一:上了野台表演的老歌仔戏,由于受到当时流行的大戏,诸如乱弹、四平、南管表演艺术的刺激,于是便开始向他们学习这些大戏的妆扮、身段、器乐、歌谣,于是老歌仔戏才开始提升舞台艺术而为大戏。
●第二:老歌仔戏成形之后,又不停的吸收各种民歌和戏曲音乐,由此来丰富歌唱的涵养,并壮大演出的内容。诸如“车鼓戏”、“乱弹戏”、“南管戏”、“褔州戏”、“平剧”等等不同的戏曲,皆吸收了不少的精华。另外在台湾光复前的歌仔戏有一大部分是哭调仔,其表现方式充分流露了异族高压统治之下,无告无诉的悲苦心声,但也因此成就了台湾早期歌仔戏的特色。
●第三:老歌仔戏之壮大发展为大戏,与其戏班之由子弟班而为职业戏团,同时由乡下野台进入城市戏馆演出有密切的关系。进入都市后的歌仔戏,渐渐现出它的新面目,这个发展,是由于适应都市观众要求,和剧种本身应运潮流趋势所致,于是它利用各种吸引力,不仅在剧目内容上,由民间故事题材,扩展到历史题材,同时在表演、音乐、排场、服装和化妆方面,都从平剧方面吸收来应用,从此歌仔戏逐渐形成了各种条件比较完备的剧种,很快地在台湾各个乡镇流行起来了。
资料来源:中华文化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