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8月16日讯】
我国吹管乐器起源甚古,相传在四千年前夏禹时期,就有一种用芦苇编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籥”。民国二十年山西万泉县荆村发觉出三个新石器时代的“埙”。<诗经>中有箫、管、籥、箎、笙等乐器的记载。取代兴起的军乐,又叫鼓乐、横吹、骑吹等,是以排箫、笳、角、笛等为主要乐器,常在军队行进时吹奏,也有用作仪仗队或在宴会上演奏和其他娱乐之用。唢呐的出现较晚,约在明代始有所记载。至今,在民间婚丧喜庆及民俗节日中,吹管乐器俱是主要乐器。
我国吹管乐器根据发音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气息经由吹孔,引起空气柱的震动而发音的,如笛子、箫、埙、排箫等。
气息经由哨子,引起空气柱的震动而发音的,如唢呐、管等。
气息经由簧片,引起空气柱的震动而发音的,如笙、芦、把鸟等。
以下介绍目前在国乐团中常用的吹管乐器。
笛又名横吹、横笛。相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宋朝以后,成为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
传统的笛子,竹制,有六个按音孔,一个吹孔和一个膜孔 。吹奏时,由竹管内空气柱的震动而发音。而常用音域有两个八度。
笛音清脆、高亢、透明而圆润,独奏、合奏均具特色,表现力丰富,故深受人们喜爱。笛子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筒音(最低音)为a1(实际音)和d2(实际音)的笛子。因为这两种笛子分别为昆曲和梆子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习惯上称为“曲笛”和“梆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