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光﹕毒品不是快乐的软糖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5月3日讯】 奥斯卡得奖电影《毒网》,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毒品的世界。一场新的鸦片战争,不单发生在美国和墨西哥,而是在世界每一个角落,在边缘青少年聚集的地方蔓延。香港也不例外。去年,单是香港海关检获的“摇头丸”和其他软性毒品,超过二十二万片,是历来最高的纪录。青少年运毒、制毒和吸毒的人数,大幅增加百分之七十七,达到一千八百多人,也是历来最高的纪录。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恐怕是冰山的一角,绝不能反映毒网的严重性,也不能反映毒品蔓延的深度和广度。
过去,政府打击毒品的焦点是白粉和海洛英,将摇头丸、K仔和冰视为软性药物。毒品变成药物,并且软性,大大减低了青少年的戒惧心,让吸毒变成食药,治疗年青的空虚和忧郁。直至一名食冰的迷幻青年,从十四楼堕下街中,才让社会惊觉,软性毒品对青少年神经和脑部的伤害是永久的。一名青年的堕楼,背后有无数青年的堕落与沉沦,我们岂能沉默和袖手,只当作一个青年失足的故事。
打击毒品不能以深圳河为界
这是一场全球性的毒品战争,即使警方在香港全力扫毒,但还有深圳和澳门,还有香港警力所不能到的地方,狡兔三窟,何毒枭﹖有社工告诉我,周末晚上的罗湖海关,迷幻青年彷如趁墟,到深圳追寻一个廉价的毒品梦。如果我们只眼于毒品不能进入香港,香港便会天下太平,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因此,打击毒品不能采取闭关主义,不能以深圳河作为界,必须与深圳的公安全力合作,打击毒品和毒枭。
毒品战争不单是政府的责任。电影《毒网》最发人深省的地方,是美国主管禁毒的大法官,他的女儿也是吸毒的。当大法官向毒枭开战的时候,却忘记了自己的家庭,也有一场小型的毒品战争。即使大法官的妻子,对女儿吸毒也不以为意,只视为年青人短暂的反叛与迷失,直至到女儿因吸毒而当娼,才如梦初醒。最后,《毒网》的大法官不得不承认,禁毒的战争是家庭的战争,每一个父母都有责任照顾自己的子女,远离毒品。家庭比政府更有力量,是禁毒的最前线。
家庭是禁毒的最前线
清末的中国,曾经有林则徐禁毒。林则徐曾经说了一段令人感动的话﹕毒不禁绝,国日贫,民日弱。数十年后,岂不无可用之兵,无可筹之饷﹖林则徐的销,有列强侵略中国的烙印。现在,新的毒品战争,早已超越国界,也远离侵略,而及于每一个城市,甚至进入家庭。美国毒品的失控,是我们的前车之鉴,香港不能掉以轻心,由政府到家庭,没有人可以放弃自己的责任,让青少年由吸毒,走向犯毒,走向监狱,最后走向堕落与沉沦。
毒品不是“快乐的软糖”,不能像毒网一样在香港蔓延。
--原载《明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