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专栏】吴惠林:松绑不能只是口号!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5月24日讯】五月七日,以“根留台湾”为诉求重点的第四届全国工业发展会议开幕词中,陈总统明白指出,要经济再生,没有万灵丹,而一切的必要改革需扬弃消极的管制与干预,认真检讨土地、劳力、法令、基础设施、行政效率等投资条件,创备具国际竞争力的优质投资环境,让企业“近悦远来”。
人的知识最具附加价值
总统的这番话不仅与会议诉求重点对上了口,而且更抓对了自由化这帖药方。蕞尔小岛的台湾,虽有福尔摩沙美丽宝岛之称,但除了人之外的各项资源仍属匮乏,尤其经过五十多年快速发展之后更是如此,甚至于连一向引以为傲的人力资源也遇到瓶颈。我们知道,当前是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尽管这个时髦名词各方解读不一,但“以知识为最重要资源”的认知却得到共识,而知识是附着在活生生的人的身上,它是无穷无尽的,端视“主人”如何去吸收与发挥。诚如全球知名的华裔产权学者张五常所言:“人类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人,而在人之中,除了劳力及相貌以外,其他有价值的都是知识。”此也明白告知,知识的多寡良窳,就是一个人创造的附加价值大小的关键。
自由市场下知识增长最快
问题是:人在何种环境下知识增长得最快?张五常给的答案是自由市场。以共产和私产两种极端政制来说,事实已证明共产政制下知识的增长乏善可陈,有时甚至倒退;而自由市场下的知识则增长得很快。不过,自由市场是一个泛称,在全球号称实施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中,市场的自由度也是不同的,此由每年都有著名研究机构公布“自由度排名”已可清楚得知。不必作严谨的研究,就只观察自由度排名和发展程度(或生活福祉)之简单关系,自由度愈高、发展愈快、人民生活也愈幸福,是显而易见的。
台湾之所以曾被誉为经济发展奇迹,也在名闻遐迩的“亚洲四小龙”行列中,就是拜自由化之路走得比较早之赐。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在尹仲容先生领衔下台湾进行外汇贸易的“第一次经济自由化运动”,挣脱战后百废待举的困境,开启往后三十年发展的序幕。可是由于自由经济观念未能生根,在1963年初尹先生去世后,保护和管制政策又逐渐抬头,邢慕寰院士曾以新重商主义称之。1980年代中期泡沫经济的出现,就是反自由化政策的恶果。1990年泡沫破灭后,主政当局似有心再走自由化之路,但即便是1995年以“开放、松绑”为内涵的亚太营运中心方案,也是事倍功半。千禧年中新政府上台,也因政事掣肘无法突破,而使近一年以来自由化之路更是坎坷、停滞。
知识的创新、吸收、扩散、累积,固然在自由市场下最有效;就是投资环境也是在自由市场下才能公平、公正、安全。政府的角色就是在维护自由市场的顺利运作。如何充当自由市场里称职的公正裁判,是当政者应念兹在兹的。偏袒任何一方或者进埸当球员的不良习性,都应尽早根除。总统在工业发展会议里的讲话,其涵意就是要政府回归扮演正确角色。如何让总统的说词跳脱口号层次,有关行政部门必须以行动积极配合。
(原载台湾大纪元周报第8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