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专栏】 郑义:“英勇无比”的经济学家
有媒体报道: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十五计划起草者员之一)声称:依照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计算,未来将可以保持每年百分之八到十的高速增长可长达三十年。朱熔基总理说“十五计划”每年百分之七的成长,是保守估计。
——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据我掌握的资料,林先生大约超过了目前国内外最大胆的预计,可谓勇冠全球!
按照林先生的速度,中国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等于1990年的10余倍,2030年则超过1990年的20倍。到那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日本、德国,一举成为世界之最。
对林先生宏伟蓝图不利的事实是:中国经济是一个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浪费型的体系。而能源与资源又十分匮乏。据资料,在1949年以后的四十多年时间内,中国生产总量增长了10余倍,而矿产资源消耗量却增长了40余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丙干)。这样算来,如果中国生产总量真像林先生所预言的那样再增长20几倍,就必须再消耗能源与资源至少60倍以上。而时至今日,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和能源已接近枯竭。一位对中国矿产资源作了大量调查研究的作家写道:“据调查表明,作为中国基础工业支柱的现有的6 000多个大中型矿山(包括煤田),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大部分已进入中、晚期,相当一部分已濒于枯竭。我们一直引为自豪的大庆、胜利、开滦等油田与矿山也都进入了开采量的负增长状态。新的可以接替的大油田、大矿山近期内尚未发现。按照我国目前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到21世纪的十个年头之后,所拥有的资源含量将全面趋于紧缺与枯竭阶段。”(何建明)
看来,“超英赶美”的宏愿是难以达到了。
再退一步讲,即便发生某种奇迹,中国达到了目前国际先进能耗水平,但全球资源能够支持中国经济规模增长几十倍吗?本国能源与资源即将枯竭,同时,由于全球经济总规模的扩大,世界资源总量已所剩无几。且不说阮囊羞涩,就是腰缠万贯,我们能够到哪儿去买?
当年有人向甘地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印度独立后能否达到前宗主国生活水平?”甘地提出了一个智能的反问:“英国为达到它那种富裕程度,曾消耗掉地球上一半的资源,像印度这样一个国家需要多少个地球?” 当时印度人口为英国之16倍,也就是说需要8个地球。英国是否消耗了一半的地球资源可以讨论,但甘地这种常识性的思路是可靠的。据“世界观察”环保组织公布的《1998年世界现状》报告,“如不改变目前的发展模式,全球的土地及水资源将不敷中国对谷物之需求,石油资源也不够用。”
我们还没谈到中国的日趋紧迫的环境容量和超高速增长的污染。有学者证实:“从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期的三十多年中,社会总产值增加了15倍……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增加了100多倍。也就是说社会总产值增长1倍,污染就要增加6~7倍”。按此比例算下来,中国经济总量如果再增长20倍,污染就要增长100多倍。就算是污染率随经济发展而减轻,经济总量增长20倍污染仅增长50倍,那个中国也绝不是人类可以存活的国度。
那 ,为何总有经济学家如此英勇乐观呢?
——再引用一段国内学者的话:“少数经济学家与权力资本和外国资本结合,获得了特殊地位,在中国“繁荣”(不管是真繁荣还是假繁荣)时可以分享大份额,在危机发生时却不必分担成本。他们乐观得很,并且为中国人民描绘了这样一幅玫瑰色的图案:增长速度就是一切,经济发展可以自动解决一切社会矛盾……”(杨帆)
由此而将给人民国家带来的灾难,他们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