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专栏】 陈奎德: 政治春假,官场百态
八十年代以来,每年春季,在中国大陆依例都要召开全国政协和人大代表大会。虽然是橡皮图章式的应景点缀,惺惺作态,但总算是聊胜于无。在一年到头肃杀沉闷的政治气氛里,到此时透透气,摆摆样子也好。这就正如台湾解严之前每年地方选举时期被人称作“民主假期”一样,大陆两会时间也算小放放“政治春假”,或称“牢骚假期”是也。
中国农谚有云:“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正是阳历三月,中南海即使只开这么一小缝隙,冬眠已久的龙也要吐吐不平之气,想舒筋展骨了。远如1979年春的民刊与民主墙,1980年春的自由竞选,1985年春的作协四大“创作自由”之声,1986年春的“文化热”,1988年春“河殇”热,1989年春三次知识界上书及其后的天安门事件,近如1998年的自由主义北京之春等……,不能说与两会的这种“政治春假”毫无关系。
自然,此时,也是中共高层大做政治秀,老百姓观赏大官们粉墨登场扭捏作态的绝佳时机。不过,煞风景的场面是,冗长报告加高龄老人,二者互动的结果是:昏昏欲睡、哈欠连连。这种丑态景观对电视观众的视觉造成的污染和杀伤不知能否获得赔偿?
今年的牢骚自然是集中在铺天盖地的制度性腐败上。有报导说,两会代表闭门痛骂腐败。内容涉及前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因远华案受审、沈阳市政府与黑社会一家亲等。当然,“非我族类”的境外记者是无缘亲闻亲睹这类“黑箱痛骂”的,这只是境内媒体的特权。谁说北京仅仅是崇洋媚外呢?在此类问题上,“外人”就明显比不过“内人”,要吃闭门羹了。
几个重点秀,如朱熔基的“十五计划”报告等都乏善可陈,朱已失去刚上任时那“三把火”的疯劲,在官僚机器的打磨下,棱角已经磨光;除学会了自我表扬外,其他都是四平八稳,官样文章。而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的报告,虽然报告者诚惶诚恐,都向听众大鞠其躬,也免不了再次被投下最低票,表明众人对缺乏司法独立的不满。倒是李木匠瑞环又一次充分发挥了天津油嘴的本色,大讲执政党权力要受“制约”,要当人民“公仆”云云,听得江老总眼睛直往天花板上翻。不过,据说朱熔基的上述意兴阑姗之态被海外媒体调侃为“老态毕露”,使得其残存的不服输个性又被激发起来,在扫尾的记者招待会上强打精神,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话又背了一遍,赢得了稀疏掌声,算是两会难得的一点轻松。
当然,神经紧张的时候也是有的。笔者所指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时刻,即,众老颤巍巍地起立,听奏国歌之时。这使我不禁为他们暗暗捏一把冷汗,怕他们真的会撑不住而为党国摔倒,那场面可就过分热闹了。同时,倘若你观察此刻众大老脸上的表情,不由不使你想起鲁老头子的两句歪诗:“静默五分钟,各自想拳经”。
鲁迅确实过于刻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