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论:不要重蹈莫斯科奥运的覆辙
【大纪元2月26日讯】也许是吸收了上次申办二零零零年奥运失败的经验,也许是主责申办的领导人学乖了,这次北京申办的活动没有了上回陈希同那份摩拳擦掌要“搞上去”的气焰,也少了那种志在必得、舍我其谁的态度。有的是自比为应付小考、中考、大考;有的是说要让国际社会、国际舆论了解北京的转变。这种相对来说实事求是、低调的作风,实在是一种进步,也是较成熟的表现。但是我们认为单是这样还不足以说服国际社会支持北京主办奥运,更不足以让人信服北京能成功主办奥运。
易授人以把柄
虽然国际奥委会的章程说明奥运是超越政治的,是不涉及政治的;但从实际的运作来说包括决定由谁主办,以至奥运会举行期间,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政治色彩。北京申办二千年奥运失败,由悉尼胜出,西方国家对六四事件记忆犹新显然是重要关键;即使在今届奥运会开幕式中,南北韩以联队方式入场,也是充满了政治色彩的举动。
为甚么北京会吃亏;因为相对于它的竞争对手如大阪、多伦多、巴黎等,北京的政治冲突最多、最激烈,很容易让人抓到话柄、把柄,从而动摇奥委会成员的投票意向。为甚么北京的政治冲突最多、最激烈呢?因为中国依然是个专权的政府,公民的基本权利及人权都没有保障,一些个别的事件或国际社会认为是无关痛痒的事件,都可以突然成为社会的最重要矛盾、政府开刀的对象。
即使不谈谁是谁非的问题,单单说这种绷紧的社会状况、动辄得咎的局面,也已跟主张和谐、融洽的奥运精神格格不入,也容易让投票的成员易有戒心,在这样的顾虑下,北京怎能不处于下风呢?事实上不少国际舆论例如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已公开表明不赞成由北京主办二零零八年奥运,而原因正正是因为北京在政治及人权上的情况令人忧虑。
不仅装饰门面
因此,北京若要成功争取主办奥运,除了在设施、游说方面继续努力外,更重要的是要以切实的行动显示北京真正逐步与国际社会的人权保障标准接轨,真正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下功夫,而不是仅仅像装饰门面那样释放几个异见人士。要不是这样,即使在七月份北京真的能成功申办奥运,也难保在未来六、七年内出现这样那样的反对、杯葛浪潮;搞得不好甚至像八零年莫斯科奥运那样只得小猫三、四只参加,那即使申办成功,也不可能是一次成功的奥运会,更不要说
是历来最成功的奥运会了!(转自苹果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