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大生微型晶片 国际赛脱颖而出
【大纪元2月13日讯】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科大博士生张善銮,凭创意开发了新颖的微型晶片,将令手机传呼、MD机等变得更轻巧便宜,甚至可令失明人重见光明。这项研究不单在国际赛脱颖而出,更惹起美国硅谷注意。
据明报报导,两名香港科技大学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博士生张善銮及张钊锋,今年二月初在美国三藩市举行的国际固态电路研讨会(俗称“芯片奥运会”)上,击败二百多名对手,获取发表研究成果的机会。这是科大研究生连续第三年获邀在会上发表论文。自芯片奥运会举办以来,科大是香港及内地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大学。
报导说, 张善銮研究的微型晶片,可在小至一伏特的供电电位下,维持高效表现,令人类生活得到革命性的改变。这种晶片不但缩小至只有一平方毫米,还非常省电,最重要是应用范围广泛,如手机、MD机和手提电脑等电子产品。
此外,这技术更能应用于医学及家庭生活上。张指出,这晶片能令心脏起搏器的电池寿命延长,令植入了该仪器的心脏病人不用每年做手术换电,更能通过晶片与大脑的感应,让失明人士感觉光源。普通大众亦能受惠,他说只要将控制家庭电器的晶片加入电话内,便能在街上利用手电遥控家中电器。
张善銮去年亦曾获邀在芯片奥运会上发表论文,其导师亦指连续两年获此机会殊不容易。
虽然张善銮自幼接受香港的“填鸭式”教育,但其创作力却未受扼杀,且中学时代已成绩斐然,一心在电子世界里闯天下。问及日后发展时,他不讳言由于本港缺乏高科技公司的资助,加上大学研究成果始终不及跨国公司,故将来会选择到海外发展。
据报导,除了香港制造的张善銮外,来自江苏的张钊锋则成功研制首个“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全集成单片传呼接收器,解决了直接转换接收器所引起的直流偏差及闪变效应噪音两个问题,令集成电话变得更小巧及成本更低,还可广泛应用于室内无线网络产品及传呼机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