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達
約 30 條記錄-
熱呼呼的天 如何消火氣? 2011/05/14炎夏酷暑,若不注重養生,身體容易出現全身乏力、食欲不振、頭暈、心煩、昏昏欲睡等症狀,甚至中暑、嘔吐、腹痛等。
-
足三里 預防感冒保健穴 2011/03/05春天容易感冒,預防保健穴位,例如足三里,足三里穴位在膝蓋外側下3寸、外膝眼下四指處,經常按壓可幫助脾胃消化,增強體質與抵抗力,促進腸胃吸...
-
古醫話驚奇 人蔘果的故事 2010/12/31在中國吉林有個牧牛者在森林裡放牛,他走到一棵紅松樹下忽然發現紅松樹下有一苗大人蔘,正想上前仔細觀看,猛然發現一條碗口粗的大蛇,盤據在大人...
-
冬天便秘問題 有良方 2010/12/01冬天天氣寒冷,天寒則凝。腸胃蠕動比較緩慢,如果飲食上又喜歡吃一些燥熱食物,如:羊肉爐、薑母鴨等等,容易導致便秘,尤其老人家更容易有便秘的...
-
冬日嚴寒 藥膳進補 2010/12/01冬天,人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抵禦寒邪的侵襲,尤其是虛寒體質的人更需要。中國人以農立國,在冬天時期不用花太多時間在農事上,能好好保養身體,期...
-
胃痛 腸胃消化不良 中醫 談胃的調養(二) 2010/11/07治胃寒腹痛,夏天過食冰冷,或吃太多西瓜,容易引起腸胃寒冷的腹痛。中醫病理說:寒則氣血不暢,因而痛難忍。用生薑切片煮水或加一些肉絲同煮,服...
-
夏日消暑聖品 2010/06/25夏天氣候悶熱,當受到陽光的直接曝曬或在過熱的地方,就容易使人中暑。暑容易傷人的元氣,所以會有疲倦、四肢無力、脈微弱、頭暈;夏天汗出多,表...
-
配戴香包能防疫保健 2010/06/14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它和中秋、新年為中華文化中重要的三個節慶。端午節正值夏季是疾病開始流行的季節,因此端午節的驅邪避瘟,主要是讓人能身...
-
李應達中醫:中醫方劑各論(第十四章)瀉火之劑 2009/05/02火者,氣之不得其平者也。五臟六腑,各得其平,則榮衛沖和,經脈調暢,何火之有;一失其常度,則沖射搏擊而為火矣。故丹溪曰:氣有餘便是火也。有...
-
李應達中醫:中醫方劑各論(第十三章)潤燥之劑 2009/04/25經曰:諸澀枯涸,幹勁皺揭,皆屬於燥。乃肺與大腸陽明燥金之氣也。金為生水之源,寒水生化之源絕,不能溉灌週身、榮養百骸,故枯槁而無潤澤也。或...
-
人氣: 16647
-
人氣: 5110
-
李應達中醫:中醫方劑各論(第十二章)利濕之劑 2009/03/26濕為陰邪。經曰:地之濕氣盛,則害皮肉筋脈。又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濕者,土之氣;土者,火之子,故濕每能生熱,熱亦能生濕,如夏熱則萬物潤...
-
李應達中醫:中醫方劑各論(第十一章)清暑之劑 2009/03/19暑為陽邪,心屬離火,故暑先入心,從其類也。巳月六陽,盡出於地上,此氣之浮也。經曰:夏氣在經絡,長夏氣在肌肉,表實者裡必虛,又熱則氣洩。故...
-
李應達中醫:中醫方劑各論(第十章)祛寒之劑 2009/03/12寒中於表宜汗,寒中於裡宜溫,蓋人之一身,以陽氣為主。經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寒者,陰慘肅殺之氣也,陰盛則陽衰,迨至陽...
-
李應達中醫:中醫方劑各論(第九章)袪風之劑 2009/03/05第九章 袪風之劑 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也。六者之中,風淫為首,故經曰: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無常方,然致自風氣也。又曰...
-
李應達中醫:中醫方劑各論(第八章)理血之劑 2009/02/27人身之中,氣為衛、血為營。經曰:營者,水谷之精氣也,調和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受於肝,宣佈於肺,施洩於腎...
-
李應達中醫:中醫方劑各論:理氣之劑 2009/02/21李應達中醫:中醫方劑各論:理氣之劑
-
李應達中醫:中醫方劑各論(第七章)和解之劑 2009/02/13李應達中醫:中醫方劑各論:和解之劑
-
李應達中醫:中醫方劑各論:湧吐之劑 2008/12/15前言邪在表宜汗,在上焦宜吐,在中下宜下,此汗吐下三法也。若邪在上焦而反下之,則逆其性矣。經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又曰:在上者湧之,是也。先...
-
李應達中醫:中醫方劑各論:發表之劑 2008/12/12前言:發者,升之、散之、汗之也;表者,對裡而言也。三陽為表,三陰為裡,而太陽為表之表,陽明為表之裡,少陽為半表半里也。邪之傷人,先中於表...
-
李應達中醫:中醫方劑各論 2008/12/05補者,補其所不足也;養者,栽培之,將護之,使得生遂條達,而不受戕賊之患也。人之氣稟,罕得其平,有偏於陽而陰不足者,有偏於陰而陽不足者,故...
-
李應達中醫:中醫藥物概論 2008/11/28性味:分成藥性與藥味,藥性有寒、熱、溫、涼。藥味有五味,五味者酸、苦、甘、辛、鹹,酸者能收濇;苦者能瀉火;甘者能補,能緩和諸藥;辛能發散...
-
中醫肝病的治療與預防 2006/12/11中醫學認為肝的功能是主疏洩、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鬱。主筋,開竅於目,其華在爪,與膽互為表裏。
-
治病的掌故―活絡丹 2006/11/06《活絡丹》亦名《小活絡丹》,源於宋代著名方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簡稱和劑局方),因具通經活絡之效,故名。
-
痛風的中醫療法 2006/10/30痛風是一種常見的文明病,在歐美由來已久,一般美食家及酒量大的人都易患痛風,如今仍盛行。東方人由於飲食、生活漸趨西化,所以痛風患者有增加趨...
-
治病的掌故──中醫名方《歸脾湯》 2006/10/23歸脾湯是中醫十大名方之一,出自《濟生方》;《濟生方》又名《嚴氏濟生方》,是宋朝嚴用和所撰,成書於宋寶祐元年(西元1253年)。原書共十卷...
-
中醫談腎虛 2006/10/09相信大家對「腎虧」、「敗腎」這名詞並不陌生,許多人會將一些身體上的不適歸因於『敗腎』,不少男士更是深信性能力不佳和敗腎有關,老一輩的人也...
-
認識中醫把脈 2006/10/02「脈診」又稱把脈、切脈,是中醫獨特的診病方法,您或許聽過人們這樣形容中醫:「三根手指頭、一個小枕頭」,這句話中所謂的「三根手指頭」指的就...
-
流行性感冒的中醫治療與預防 2006/05/02流行性感冒中醫稱為時行病,是指具有傳染性的流行病毒,襲傷於人而致病,多因四季氣候變化不正常所造成的,例如春天應該溫暖而天氣反而寒冷,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