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馳
約 96 條記錄-
《論語》說(66):怎樣做到「無惡」? 2025/04/06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
-
《論語》說(65):能好人、能惡人,誰做得到? 2025/03/30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
-
《論語》說(64)什麼能超越貧富貴賤? 2025/03/21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論語》說(63):里仁為美 2025/03/14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
-
《論語》說(62):什麼樣的人孔子不觀 2025/03/07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
-
《論語》說(61):《韶》象徵了孔子的理想社會 2025/02/27「六代樂舞」之首,就是黃帝的《雲門大卷》。據《史記》等典籍記載,黃帝以「雲」命名百官,軍隊也稱為「雲師」。 雲門即是天門,世上人都來自天...
-
《論語》說(60):孔子的千古知音 2025/02/21《論語》中,退隱的賢人不少,如「楚狂接輿」,如「長沮」和「桀溺」,如「荷蓧丈人」等。但是,只有儀封人對孔子完全認同,知道孔子的歷史使命所...
-
《論語》說(59):樂其可知 2025/02/14那麼,實際可以把音樂分為四如之境——翕如之境,純如之境,曒如之境和繹如之境。這四如之境,又可對應元亨利貞或者春夏秋冬四象。所以,孔子語魯...
-
詩歌:雪 2025/02/09修煉有大考 立春雪猶飛
-
《論語》說(58):孔子借管仲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 2025/02/07其實,孔子對管仲的歷史功績是高度評價的。在本章說「管仲之器小哉!」可能重心並不在說管仲的不儉、不知禮,而是在大發感慨。感慨什麼呢?
-
人氣: 159237
-
人氣: 89502
-
《論語》說(57):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2025/01/31孔子在魯國做過大官,對政治有透徹了解,非常智慧。孔子雖然有自己的政治立場,也想削去三桓,如墮三都,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
《論語》說(56):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025/01/24孔子定《詩》,以《關雎》為第一篇,自有深意。孔子稱《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朱熹解說道:關雎之詩,言后妃之德,宜配君子。
-
《論語》說(55):君臣關係的基本原則 2025/01/19魯定公愈加信任孔子,讓孔子「代行相事」,孔子主政三月,魯國大治。齊國害怕,就送去美女、良馬腐蝕魯國君臣。孔子辭職,開始周遊列國。一段君臣...
-
《論語》說(54):事君盡禮,人以為諂 2025/01/08朱熹要人讀《論語》,不僅是讀經、解經,更是要讀者通過讀書而體察自我、規範自我。這時的讀者,不是單純的文字閱讀者,而像是一個求道者。
-
《論語》說(53):子貢愛羊,孔子愛禮 2025/01/01禮之存在,表現出來,就是禮的形式仍能見到。告朔之禮雖不行,而每朔猶殺羊進廟,則使人尚知有此禮。如餼羊都廢止了,則此禮便痕跡都不存了,
-
《論語》說(52):「古之道」有多好? 2024/12/25射在中國起源很早。至晚商、周時代,弓箭已是男人的性別標誌,貴族家的男子必須從小接受嚴格的射箭訓練。射不僅是最重要的軍事技能,而且成為身體...
-
《論語》說(51):是禮也? 2024/12/18何為入太廟而每事問乎?意以為孔子不知禮。孔子聞或人之譏,乃言其問之意,以宗廟之禮當須重慎,不可輕言,雖已知之,更當復問,慎之至也。
-
《論語》說(50):吾從周 2024/12/11中華傳統文化是本次人類歷史中,獨一無二的沒有中斷的文化,迥異於世界上的其它文化,被稱為「神傳文化」。或許,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神性內涵,才...
-
《論語》說(49):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2024/12/04朱熹是理學家,認為:天,即理也,其尊無對,非奧灶之可比也。逆理,則獲罪於天矣,豈媚於奧灶所能禱而免乎?言但當順理,非特不當媚灶,亦不可媚...
-
《論語》說(48):祭如在 2024/11/27祭禮本對鬼神而設,古人必先認有鬼神,乃始有祭禮。祭禮在東西方古文明中是普遍存在的,信奉神明。不過,信奉神明是虔誠、是感恩,而不是交換,不...
-
《論語》說(47):知禘者之於天下,了如指掌? 2024/11/20毛子水認為:孔子重人事,他的「不知禘之說」,可以說是實話,亦可以說是託詞。季路問事鬼神,他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進》)這章的...
-
《論語》說(46):杞宋無徵 2024/11/13成語「杞宋無徵」,就是由此而來,有前賢讀此章說了四個字「無限感慨」。張居正對本章之主旨又有解說:蓋孔子當時,欲斟酌三代之禮,以立萬世常行...
-
《論語》說(43):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2024/10/23泰山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具有崇高的位置,封禪是帝王最高的祭祀天地典禮。
-
《論語》說(41):禮之本?大哉問 2024/10/09蓋儉嗇無文,雖未合於禮之中,而猶不失為淳古之風,是即本之所在也。居喪者與其習熟於儀節,而無慘怛之誠,寧可過於哀痛,而少品節之制。
-
《論語》說(40):人而不仁,如禮何? 2024/10/02到了孔子的時代,禮壞樂崩,孔子要救世,怎麼救?只能從歸正人心著手。怎麼歸正人心?首先釐清禮樂的本源。這個本源就是人心,要有仁。
-
《論語》說(39):奚取於三家之堂? 2024/09/25魯國文化最盛,在中華文明的傳承中還有一個獨特的意義。大家知道,一朝文化精華俱在宮廷。然而,西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鎬京,西周滅亡,文化亦...
-
《論語》說(38):是可忍孰不可忍 2024/09/18本次中華文明,從黃帝開始,到夏商西周,是為禮樂文明。所謂「六代樂舞」,一般指黃帝《雲門》、堯《大咸》、舜《大韶》、禹《大夏》、商湯《大濩...
-
《論語》說(37):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2024/09/11本章前句是評一不當做而做的事,後句是評一當做而不做的事。有人認為,從意義上講,應當各自為一章。但既然作為一章,編者應有苦心。就「為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