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
約 82 條記錄-
戲曲漫談:評劇 2004/06/22評劇流行於北京、天津和華北、東北各省,約有七十多年的歷史。評劇起源於清末流行在河北省冀東地區的一種較為簡單的說唱歌舞「蓮花落」。
-
戲曲漫談:滬劇 2004/06/15滬劇是上海的地方戲,流行於上海和江蘇、浙江的部份地區。它起源於江南一帶農村中的「小山歌」,這些「小山歌」受到彈詞等其他藝術的影響,逐漸形...
-
戲曲漫談:「龍套」 2004/06/07「龍套」,是由演員扮演儀仗、侍從、衛士、宮娥、衙役、士兵等角色,四人為一堂,組合成護衛的隊列,以顯示帝后、將帥、各級官員等不同身份和地位...
-
戲曲漫談:豫劇 2004/05/23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是河南省主要劇種之一。流行地區分佈甚廣,大江南北、黃河兩岸以至新疆、西藏都有豫劇演出。
-
戲曲漫談:京劇早期的老生(五) 2004/05/04張二奎 京劇早期老三傑之一。河北衡水人。清道光時任都水司經承,因酷愛京劇,被上司撤職。24歲開始下海,創立了奎派。張二奎唱以京音為主,嗓...
-
戲曲漫談:千囀百囀本音始終不變 2004/02/23「千囀百囀本音始終不變」,是講演唱的字音與旋律的關係。
-
戲曲漫談:氣乃音之帥 2004/02/21從物理學角度講,聲音的發生是物體相擊,發生振動的結果。
-
戲曲漫談:裝龍象龍,裝虎象虎 2004/02/18演員在舞台上扮演特定角色,要有藝術的真實感,要成功地體現出這一個角色的特殊性。
-
中國戲曲:昆劇、弋陽腔、河北梆子 2004/02/10中國的戲曲劇種眾多,據統計全國範圍內有三百多個劇種,除京劇是遍及全國的國劇外,其餘都屬於地方戲劇種。絕大多數劇種都有風格各異的臉譜。各個...
-
戲曲漫談:戲曲行當 2004/02/081、生行 生行,指戲曲劇目中的男性形象,以面部化妝為俊扮為其特點。根據其年齡、身份的不同可以分為老生、小生、武生等不同的種類。
-
人氣: 227425
-
人氣: 123692
-
戲曲漫談:戲曲功夫 2004/02/01甩髮功 是戲曲表演特技之一,劇中人物在頭頂扎束一綹頭髮,演員通過舞動髮束來表現人物的激動心情。甩髮功包括甩、揚、帶、閃、盤、旋、...
-
戲曲名劇:王又宸《連營寨》 2004/01/08王又宸(1882~1938),名國梁,原籍徐州。清末曾任官吏,酷愛京劇,譚鑫培每次登台,他都去觀摩學習,當時有「譚迷」之稱。 戲曲
-
中國戲曲史 2004/01/01中國戲曲的第一個繁盛期──元雜劇
-
中國戲曲史 2003/12/30中國戲曲的孕育與形成
-
北管戲曲團體 百年文物風華再現 2003/09/25擁有超過一百六十年歷史的北管戲曲團體總蘭社去年將陣頭旗幟、戲服、道具、樂器、牌匾等共二百多組件見證北管發展的文物,捐贈給傳統藝術中心。歷...
-
中國十五個少數民族有專屬族戲曲劇種 2003/09/16大陸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中,十五個民族有自己的戲曲劇種。這十五個民族分別是: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壯族、侗族、白族、傣族、苗族、布依族、朝...
-
戲曲世家薪傳北管劇藝 2003/04/09出身傳統戲曲世家,文史工作者邱婷費時三年,將家族包括傳承自祖父輩的北管音樂及唱腔透過最新科技保存下來,出版了《北管戲曲唱腔教學選集》,全...
-
上海啟動優秀戲曲搶救錄制工作 2002/02/03上海是大陸多種戲曲藝術的群英薈萃之地,不過,由於部分老藝術家們年事已高,精心之作面臨斷檔危險。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預計投資一千五百萬元人...
-
京崑會嘆港府不識國寶 2001/05/19對不少港人來說﹐崑劇可能是一種十分陌生的藝術戲曲﹐但在九七年﹐內地著名的崑劇團與香港的崑劇團曾在香港大會堂﹐合演崑劇慶祝回歸﹐這種戲曲的...
-
上師大戲曲班3個專業只招到半個上海生 2001/05/15今年,上海師范大學表演藝術學院首次遇到無法完成本地招生計划的情況。2001屆戲曲綜合班招生,評彈、京劇和越劇團3個專業,30個名額几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