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足球分析预测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在最後一站北卡羅來納州依舊打出明星牌,邀流行天后女神卡卡(Lady Gaga)為她催票。
美國大選攪動了世界金融界,市場一般認為若共和黨候選人川普贏得大選,人民幣將面臨貶值,但也有相左的看法。日前就有機構表示,一旦川普當選,人民幣可能短期走強。
此前民主黨趁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選情不佳,挑戰參議院多數黨,想奪回掌控權,而幾週前的民調數據亦曾顯示,民主黨人很有機會。不過從目前的民調顯示,週二(8日)的大選中,參議院主控權歸屬已難以預料,而眾議院的多數黨地位仍將屬於共和黨。
在8日的2016國會選舉中,最引人矚目的是,民主黨是否能增加參議員席位,從目前掌控參議院的共和黨手中拿回控制權。共和黨和民主黨在至少9個州將進行激烈的爭奪戰。
明天(8日)美國舉行第58屆總統選舉,上億選民將投下手中寶貴一票,決定美國的第45任總統及第48任副總統。明天何時開始投票、計票、宣布投票結果以及何時知道誰能入主白宮的主要關鍵時刻,將吸引美國民眾及全球關注。
美國選民於當地時間明天(8日)將在希拉里與川普之間做抉擇,在大選前夕兩黨候選人馬不停蹄在搖擺州造勢拉票到凌晨最後一刻,希望能喚起支持者熱情,提高投票率。
2016年11月7日上午,在佛羅里達薩拉所塔(Sarasota)舉行的集會上,川普四次強調信仰自由,並誓言保護宗教信仰。 在集會上,川普重申了自己的競選綱領,包括改革奧巴馬的醫療政策,停止接受敘利亞難民,為中產階級減稅,並為美國增加就業機會。川普表示將團結全美各族裔人,為拉丁裔及非裔美國人創造就業機會。川普同時表示將會打擊ISIS,保護美國國家...
在大選年,人們的焦點往往是總統候選人、他們的競選綱領和活動。但是在大選前幾個月,大規模的總統交接的準備工作已經在幕後悄悄展開。這種權力過渡進程發生在白宮、競選陣營以及各個政府機構中。 美國之音報導,美國的總統過渡交接要確保國家治理不出現中斷。喬治城大學政治學教授史蒂芬·韋恩說:「總統過渡的整個理念就是,過渡到勝選候選人的政策方向時要保持穩定。」 ...
在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投票前夕,新唐人電視台記者在11月7日(週一)採訪了川普總部亞太裔顧問委員會(Asian Pacific American Advisory Committee,AAPI)榮譽主席、小布希政府聯邦教育部助理部長,勞工部美西總長,現任南加州大學教授張曼君。
美國總統歐巴馬夫婦今晚和前總統比爾.柯林頓齊聚費城,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站台,第一夫人蜜雪兒再度展現動人的演說能力,呼籲美國人民再創歷史。 民主黨選在費城的獨立紀念館廣場前、舉辦選前之夜,最先出場、介紹父親上台的雀兒喜.柯林頓說,她極以身為希拉蕊.柯林頓的女兒為榮;而為妻子助講的比爾.柯林頓則提到,選在這個獨立宣言與憲法起草的地方,美國從這...
長達511個日子的選激烈戰就要邁入尾聲,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看起來,似乎還沒有準備好面對全美走透透的巡迴秀即將結束的事實。 川普(Donald Trump)拖著必然極端疲憊的身軀,兩天內如同跳格子般到十幾個城市催票,而今天卻特別沉醉於北卡州羅里支持群眾的瘋狂吹捧。 他用力甩頭,神情激動地大喊:「只剩1天,你相信嗎?最後1天了!」。現場5000...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上週末,在洛縣6個投票點前,數千選民排起了長隊提前投票。有的投票點,選民甚至排了4小時等待投票。 上週末,全縣提前開放的投票站從早上8點一直開到下午4點。 從西柯汶納市到卡爾文市(Culver City),很多選民天不亮就起了床,想排在最前面投票,避開週二大選的擁擠人流。 在北好萊塢(North Hollywood)投...
「愉快」和「平靜」是無法被用來描述2016年總統選舉的兩個詞,但應該可以被用來形容大部分地區在大選日的天氣。 據CNN網站報道,天氣可以在投票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惡劣的天氣通常會抑制人們前往投票。研究表明,天氣可能已經多次影響了美國總統大選。 200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當時在幾個關鍵州的天氣變得惡劣,理察•尼克森(Richard Nixon)...
不管11月8日的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如何,美國企業海外獲利匯回的稅率很可能由目前的35%大幅下調,蘋果公司、通用電氣、艾克森美孚和百事可樂等握有大量海外盈餘的企業將成為選後的贏家。
「硅谷海哥」大名鼎鼎,他就是積極參與並支持華人參政的聖荷西(San Jose)一家川菜館老闆鄭文海。 鄭文海的中文略帶大陸南方口音,語氣和善,面帶笑容。今年,有多位華人草根候選人參選市議員和學區委員,他們經常選擇在海哥的店裡與選民見面。 鄭文海說,今年硅谷華人,尤其是庫柏蒂諾(Cupertino)的華人市民和家長參選助選的勢頭是前所未有的,硅谷就...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加州行政長官也面臨新舊更替,最近很多華人同胞一改以往不參政的態度,紛紛爭先恐後的表達自己的政治見解,各種助選活動如火如荼,有希拉蕊的助選團,有川普的助選團……大家都希望選出自己最中意的總統、州長,最大程度的保障自己的利益。 然而,就在同胞們為自己心儀的總統候選人、州長候選人拉選票、拉經濟贊助的同時,劉龍珠律師提醒各位:美國的選舉法律規...
激烈的美國總統大選和國會控制權爭奪戰將於明天登場,選舉結果將有助決定美國接下來兩年的政策決定。 共和黨對參眾兩院的控制權,如今處於勝敗關頭。假如選民將國會掌控權交給民主黨,參議院或眾議院兩者之一,則在2017年,議員可能會以較溫和方式將法案呈交給總統簽署成法律。 民主黨必須增加5個席次,才能拿下參議院控制權。目前共和黨在參議院有54個席次,民主黨...
週二(11月7日)美國就要開始最有爭議的總統選舉投票了,美國司法部派出500名工作人員到各地監督投票。
明天(11月8日),美國人民經過一年多的選舉,終於要選出下一任美國總統,大批美國人在大選之日的漫漫長夜,等著看坐上白宮寶座的第45位總統會是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還是共和黨候選人川普? 根據今天上午各家民調機構公布的數據,川普和希拉里仍然無法擺脫對方的競爭,搖擺州增加一個,變成十四個搖擺州及一個緬因州國會選區。選情撲朔迷離,更顯選戰激烈的程度。 ...
美國總統選舉今天進入倒數衝刺,長達一年多的競選,明天美國選民終於要投下手中寶貴一票。今天最受矚目的是,昨天聯邦調查局決定維持原來不起訴希拉里的決定,是否會衝擊川普選情。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的世紀對決,舉世矚目,不過,絕大多數的華文媒體這次都無緣到現場親身見證,申請採訪證多遭拒,近年少見。 綜合中央社,自由時報報導,川普選舉以來對外籍媒體並不友善,不是新鮮事,這次開票夜拒絕大多數華文媒體提出的採訪證申請,並不讓人意外。 而一向安排媒體採訪較有組織、運作較良好的希拉里陣營,幾乎所有華...
在美國,總統大選日總是在11月的一個星期二,通常是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但是有大約14%的情況,這個日子不在第一個星期二。今年,即2016年,就是特殊情況的其中一個,選舉日會在第二個星期二。 據「時代」雜誌網站報道,其中的原因可追溯到1845年國會通過的一項法律。該法律批准了關於總統選舉不要選在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而是「在11月出現第一個星期一...
美國總統、副總統不是由美國公民一人一票選舉(即普選)產生,人民投票時選的是「選舉人」,然後由選舉人按照各州普選結果,把票投給總統、副總統候選人。 美國開國元勳設計出這種間接選舉的制度,目的是避免總統選舉由人口密集的都市所主宰,讓總統和聯邦政府也要重視人口稀少的州。 美國50個州加上首都哥倫比亞特區(即華盛頓),共有538位選舉人,全體稱為選舉人團...
美國大選日(11月8日)臨近,目前形勢膠著。國際金融界倍加關注大選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其中包括人民幣匯率是否會受到衝擊。
美國總統選舉倒數計時,共和黨候選人川普或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陸譯:希拉里)誰會勝出台灣矚目,除了關注對台灣經濟的影響,也關注美國對台政策會有甚麼變化。國家安全局長彭勝竹11月7日表示,目前看到兩人是在誤差值範圍內,很難判斷誰當選。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從美國各項民調顯示,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和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的選情呈膠著狀態。究竟誰能入主白宮,不到最後一刻,誰都不敢下結論。
2016年美國大選倒數第2天,今天(6日)雖然是週末,仍有四家民調機構公布全國民調結果,以及五家民調公布五個州的民調結果,搖擺州(選區)仍維持14個,希拉里及川普民調領先的州也無變動。
美國總統選舉倒數計時,全球矚目,過去1週Google搜尋趨勢顯示,目前加拿大關注程度排名第1;台灣在亞洲地區排名第2。
10月30日中午,亞特蘭大彩虹老人中心總經理彭彩虹女士組織眾多華人朋友來到大中華超市前,組成了一個挺川普促選團。她們放著音樂,拉著橫幅,帶著印有挺川普字樣的白色T恤衫與傳單為川普拉選票。 在中國大陸,提到參與政治,仿佛一頂無形的帽子會被扣在頭上,所以人們避之而不及。然而,為了提高華人在美國的社會地位,華人社區意識到,參政選舉是必然的。總統大選目前已經進...
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James Comey)今天(6日)告訴國會議員,已完成電郵門案的重啟調查,並做成維持不起訴希拉里的結論。
共有約 1958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國副總統萬斯(JD Vance)週一(21日)展開對印度為期四天的訪問,啟動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一系列高層會談,聚焦經濟、貿易與地緣戰略合作。此行被視為深化美印同盟、圍堵中共在印太擴張的一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