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排列三走势图

海外「勿忘六四」活動

香港支聯會星期日舉行紀念「六‧四」的愛國民主大遊行,主席李卓人表示秉持司徒華先生遺願繼續未完成的民主路,並要求中共當局釋放艾未未等維權人士,大約有兩千人參加。
已故香港支聯會主席司徒華的追思會星期日,在每年舉行六四燭光晚會的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天安門母親丁子霖及前學運領袖王丹透過錄音錄像講話,他們緬懷司徒華爭取民主的精神,希望繼續傳揚下去,主辦方宣布有八千市民出席。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本月初逝世的香港支聯會主席司徒華的喪禮在1月29日(星期六)舉行。在下午的安息禮拜上,教堂響起六長四短的鐘聲,象徵司徒華平反六四的遺願。親朋好友及各界知名人士在會上讚譽及緬懷華叔秉持正義、仁愛為民的一生。
21年來,香港人年年如是聚集維園哀悼六四事件死難者。今年維園六四燭光集會人數創非特別年份人數新高(15萬人),且還有不少年輕人參加。有港媒報導指,昨日香港市民用行動證明21年來港人對平反六四心願一直未忘,似愈打壓愈強,這也反映香港市民對當局打壓香港自由的危機感增加,選擇以參加燭光集會表達不滿。
(大紀元香港記者站)今天是六四21周年,香港支聯會晚上8時在港島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燭光悼念晚會,參加晚會的市民已坐滿6個小型足球場,後面前來參加晚會的市民獲安排坐在足球場旁邊的大片草地上。支聯會最後宣佈有15萬人參加悼念活動,平了去年及1990年的紀錄。
紀念「六四」21週年,台灣及香港律師團體3日於台北立法院中興大樓,舉辦「關注中國法治不彰,聲援高智晟、唐吉田、劉巍等被迫害維權律師」聯合聲明記者會。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何俊仁表示,擔心被中共迫害的維權律師的處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峯正則表示,律師權益不保中國社會將面臨崩解。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廖福特表示,中國人權狀況大幅下降。台北律...
旅居美國的新西蘭籍雕塑家陳維明,因其作品《六四浮雕》和《自由女神塑像》在應邀參加香港「六四」紀念活動展出時遭到扣押,而親自前往香港查看作品是否有被損壞,卻被港府強迫遣返並於6月2日回抵洛杉磯。次日,陳維明來到新西蘭駐洛杉磯領事館情願。
(大紀元記者馬有志舊金山市報導)5月30日下午,舊金山部份華人和一批六四學生為座落在舊金山中國城中心花園角廣場的六四民主女神像洗禮 ,為將在下週舉行的六四21週年向六四民主女神像獻花儀式做準備。這一活動正值5月29日,在香港發生了沒收由美國洛杉磯運往香港的六四民主女神像和天安門事件浮雕展品、扣押支聯會常委李卓人、蔡耀昌等13人事件。為此,舊金山華人於下午6點...
香港支聯會星期日舉行紀念「六四」21年大遊行,在大雨中,有二千五百人參加。主席司徒華斥責當局日前強行帶走展品,拘捕13名成員,是21年來對支聯會最嚴重的打壓,他抗議當局政治打壓,強調決不妥協。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昨日是中共六四屠城20周年,香港支聯會在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燭光悼念集會,有15萬人出席,比1990年第一次燭光集會的人數為多,創下歷史新紀錄。參加者中除了年輕人特別多外,還包括不少大陸和海外遊客。
(大紀元香港記者站報導)香港支聯會舉行的紀念「六四」20周年遊行,隊伍龍頭約於下午5時半剛抵達中環政府總部。支聯會估計有大約8,000人參加遊行。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香港立法會星期三(5月27日)討論「毋忘六四事件,平反八九民運」議案,泛民主派議員紛紛譴責中共試圖淡化事件,有議員要求將六四事件列入教課書中。最後議案在親建制議員的護航下被否決。
(BBC報導)經過了長時間的討論,香港立法會未能通過由民主派議員提出的「平反六四」提案。
(大紀元記者鄭麗駒、陳榆林香港報導)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正委會)昨日舉辦六四20小時祈禱禁食行動。活動亦有聯署,支持立即徹查並公開六四屠殺和四川地震真相的訴求。「天災不可違,人為最可恨,最後促請中國(中共)尊重公民的基本權利,落實人權、法治及民主制度,讓人民監察及制止各種侵權行為。」與會者高喊著。
香港中學會考歷史課試題中,出現有關六四事件內容的考題。這是[六四事件]二十年來,香港中學考試中首次出現六四事件的考試題目。北京兩位經歷八九民運和六四事件的當事人認為,這雖然是一個小試題,而且只佔兩分,但同中國內地相比,這畢竟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香港支聯會昨日舉行毋忘「六.四」長跑活動,長跑人士未理會警方的警告將民主女神像放在中聯辦門前,主席司徒華表示,近期遭罷免的港大學生會前會長的言論,令社會更加關注「六.四」事件,相信今年出席燭光集會的人數會更多。
(大紀元記者梁路思報導)香港民主黨副主席劉慧卿議員昨日在中華基督教會全完中學與同學對話,有大約200名師生參與,學生反應熱烈。參與學生除了關注議會文化、本港的民主發展之外,更關注今年20周年的89年六四大屠殺事件,劉慧卿呼籲年輕人應多些關注政治,參與六四燭光悼念晚會,感受那個環境,而平反六四是香港市民的大心願。
在天安門鎮壓學生「六四」事件屆滿20週年的前夕,香港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副主席蔡耀昌於4月15日晚在哈佛舉行講座,談《「六四」20年、「回歸」12年:回顧與前瞻》,共有百人參加,其中有許多訪問學者、青年學生、民運人士,包括易丹軒、郭羅基、姚監復等。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香港支聯會趁復活節假期,上周星期五(10日)起在街頭宣傳六四20周年活動。副主席李卓人要求香港警方不要阻撓他們在中聯辦正門擺放民主女神像,並表示會繼續爭取。此外,在六四20周年前夕,關注團體在香港大學舉行了多場論壇。有講者批評中共一黨暴政,歪曲六四事件歷史。有大陸學生指出,中共封鎖訊息,令他們不明真相,並認為平反六四是必要的。
香港大學學生會為六四二十週年發起校園公投活動,但卻在學生會「平反六四全民投票」的通告中,被人用紅筆寫上「血」字,張貼在校園中的民主牆的關於六四資料也遭人潑上液體。
(大紀元記者黃靜榮香港報導)為悼念六四事件19周年,香港大學學生會昨日於校園太古橋翻新於89年寫下的大字標語「冷血屠城,烈士英魂不朽,誓前豺狼民主星火不滅」,喻意不會將六四事件褪色。參與悼念的學生均表示,在香港相對享有言論自由的地方,有責任讓國內的學生知道六四屠城的真相。昨日下午亦有民間團體到中聯辦請願,以巨型橫幅提醒中共幾乎違反每一項世界人權宣言條文,他們...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香港支聯會昨日舉行悼念六四大遊行,有近千人參加,全程以靜默方式進行,以悼念六四烈士和四川地震死難者。主席司徒華指出,大地震中,天災中有人禍,同樣帶給人民無限的苦難。今年六四19周年遊行,加入了悼念四川大地震的死難者,並以與奧運有關的「同一人權、同一世界、同一夢想、平反六四」為主題。遊行過程中,支聯會強調不會有任何的口號聲,沿路播放民...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心語採訪報導)一年一度的冬至及耶誕節前夕,香港支聯會到郵政總局寄出4千多張由香港市民簽署的聖誕卡,慰問六四受難者家屬及獄中異見和維權人士。支聯會再次呼籲北京當局平反六四,釋放所有異見人士。
為呼應香港市民七一大遊行,北京維權人士胡佳原計劃在北京進行同步遊行,但遭到當局阻撓。同日,北京六四傷殘者齊志勇被當局扣留三小時後獲釋。
6月4日晚天晴但悶熱,很多香港市民表示是直接下班後趕來參加燭光悼念晚會的,悼念會尚未開始,兩個足球場已坐滿了人。而早前親共政黨領袖馬力指「六四」中共沒有屠城的言論,有出席的市民譴責其無恥和冷血。也有市民說,中共屠城的歷史自有公論,並譴責中國共產黨為了政權鎮壓人民,他希望中共倒台。市民羅小姐表示,她的一些朋友因為馬力上述一番話而出來的:「他的言論會刺激人們反問...
(大紀元記者林怡、李真香港報導)昨晚紀念六四18周年燭光集會有5萬5千人出席,坐滿近6個足球場!每年悼念六四的活動,香港是全世界華人地區規模最大的,昨晚的點點燭光,更加提醒中共當局,雖然經過18年了,但是香港市民仍是「毋忘六四」,有夫婦倆的,有帶同子女的,有一班朋友的,還有老師帶同學生來參加的,更顯民心所向。
今年是「六四」屠殺18週年,當人們正準備如往年般平靜但堅持悼念死難者時,忽然,親共政黨民建聯主席馬力拋出一番「六四沒有屠城」、「質疑坦克碾壓學生」的言論。馬力的言論將18年來香港人勉強癒合的傷疤一下子劃破,傷疤下的鮮血止不住的湧出。畢竟,18年前6月4日凌晨的槍聲、學生們淌滿鮮血的身軀、被坦克壓過的肢體,在一夜間暴力的奪走了世界人們心中高燃著對美好未來的期盼...
近五萬五千香港市民今晚熱烈參加由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舉辦的悼念「六四」事件十八週年燭光晚會,要求中國政府平反「六四」事件。
香港支聯會昨日主辦紀念「六四」18週年的愛國民主大遊行,儘管風大雨大,仍然有約1,500名市民堅持參與,人數多於去年。遊行前,支聯會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辦「『六四』鎮壓真相」論壇,支聯會主席司徒華以及多位在北京親身經歷六四事件的民主人士,向市民揭示中共在89年血腥鎮壓的真相。最近曾發表「六四非屠城」言論的民建聯主席馬力,成為眾矢之的。司徒華指出,中共對「六四」民...
香港民主黨公佈的民意調查顯示,83%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平反1989年的「六四事件」。民主黨上星期透過電話,訪問了600名香港人對於「六四事件」的評價,調查結果,53%受訪者表示,「六四事件」是一場愛國的民主運動,6成半人認為中央當年是武力鎮壓事件,77%人認為政黨有責任爭取平反六四。
共有約 408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3月28日下午,發生規模7.7級強震。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的數座建築物倒塌。泰國首都曼谷也有建築物搖晃,人們衝出大樓避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