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分崩·經濟敗象

中國曾經的增長動力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不振。具有國資背景的房地產巨頭萬科上市34年以來,首次虧損接近500億元(人民幣),並表示未來財務壓力將加劇。
中國經濟下行、房地產持續低迷之際,中共官方拋出一個強制執行的《住宅項目規範》,包括要求新建住宅層高至少3米,四層及以上住宅裝電梯等等。網上質疑聲一片,有人指二手房業主要哭了。專家揭官方四個深層意圖,並指新規將令房地產行業陷入新一輪震盪與停工潮,城市空間階級化加速,進一步加重地方債務負擔。
中共當局力推「穩樓市」,但大陸多城市民眾持續吐槽,樓市不但不穩,房價繼續暴跌,已經失控。日前,南京又推出全面取消限售政策。業內人士剖析中共所稱的「穩樓市」背後的驚人真相。
鞍鋼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二大鋼鐵製造商的上市子公司,去年虧損近10億美元,凸顯隨著需求萎縮和價格暴跌,中國鋼鐵行業處境艱難。
中國房地產企業近1500億美元的違約境外債中,投資人收回資金不到1%,追債困難重重。今年以來,中國房企到期債務規模持續擴大,違約房企數量飆漲。
中共黨書記習近平一直試圖把中國描繪成在全球貿易戰中尋求穩定合作的一方,但一場圍繞運河航道的爭執正在打臉北京的所謂親商政策。
日前中共黨媒吹噓中國港口吞吐量「穩居世界第一」。不過有知情船長表示,中國港口的吞吐量多年來造假,並且為了造假浪費了大量的錢,業內正義人士都感到氣憤。近年中共因為海關數據和外匯管理局報告的貿易順差反差太大,已受到美國質疑。
隨著貿易衝突加劇、薪資上升等因素,中國大陸現在面臨勞力密集型製造業流失的問題,許多製鞋、成衣、家居設備、包包、玩具等工廠已經轉移到越南和印尼等國家,年紀較大、技術水準較低的勞工恐面臨大面積失業。
中共依賴土地財政帶來的「經濟高速發展」正在逐步破滅。而在這個過程中,大規模的土地徵收和房屋拆遷引發的嚴重腐敗觸目驚心。熟知土地徵收內幕的建造師鄭剛對大紀元揭示了地方政府官員通過徵地獲取巨額利益的驚人黑幕。
2024年中國房地產企業整體業績繼續下滑,多數房企面臨虧損和收入下降。近日多家房企發布去年業績報告,淨利潤虧損同比進一步擴大。
香港首富李嘉誠因其控制的長江和記(簡稱長和)擬售巴拿馬港口,觸怒北京當局,北京當局最初以在港喉舌《大公報》發文批李嘉誠,然後由港澳辦轉發。今天(29日)罕見由央視新媒體直接批評長和,不過文章稍晚刪除。目前長和的下一步動向微妙,中共喉舌刪除文章,引發猜測。
中共黨魁習近平週五(3月28日)在北京會見四十多家大型跨國企業高管。在中國投資環境惡化、經濟衰落的背景下,習近平希望外企繼續在中國投資。有分析認為,中共試圖誘惑外商從國外調集資金投資中國,是不大可能的。但是中共是不會輕易讓外企在華資金流走的,它會逼著外商再投資中國。中共等於把外商變成了人質。
因面臨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國際和商務旅行需求低迷、供應鏈問題和貨幣貶值等挑戰,中共三大國有航空公司本週公布數據顯示連續第五年虧損。
香港媒體報導說,傳富豪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簡稱長和)下週不簽署巴拿馬港口運營權。對此傳聞,美國國會關注中共脅迫和施壓。
進入2025年,中國樓市繼續暴跌,許多業主因債務壓力、失業潮和市場崩盤陷入困境。上海的中產因為買了一套房而承受著無邊的痛苦。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吐槽房市的惡性循環,令自己非常難受。
一直以來,土地出讓金都是中國地方政府重要的財政收入。然而,房地產持續低迷,該項收入連年下降。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的土地出讓收入跌破5000亿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5.7%,與疫情封控期間的2021年前2月相比,下跌近58%。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幾年來,上海的外來常住人口逐年減少,去年底首次跌破1000萬。與此同時,去年上海的常住人口出現負增長,即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導致總人口減少。這意味著上海進入人口衰退期,上海或正面臨人口結構、經濟發展和城市吸引力等多方面的挑戰。
中共大五毛司馬南偷稅事件還在發酵。司馬南的回應試圖將責任推給合作的MCN公司,但MCN方面公開反駁,引發更大爭議。此案不僅讓司馬南「愛國鬥士」人社崩塌,也暴露了大陸網紅經濟運作的稅務灰色地帶。
中國正面臨通貨緊縮的局面,整個經濟體中商品和服務價格已連續二年下跌。如果2025年價格再次下跌,將是自1960大躍進年代以來,時間最長的通貨緊縮。
中國房地產持續低迷惡化,看不到人氣的「鬼城」(鬼區)到處可見。外媒披露中國各地空置的住房數量多達8,000萬~9,000萬套。有學者直言,中國的房地產開發模式已經成為「龐氏騙局」,將對中國產生「巨大」的連鎖反應。
日前,王健林旗下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北京萬達文化產業集團80億元人民幣股權被全部凍結。今年以來,大連萬達集團被執行總金額超60億元。為了緩解債務壓力萬達集團進行了一系列的操作,這些變動引發持續關注。對廣大投資者而言,萬達的未來充滿變數。
因商業應酬活動減少,連高端啤酒也賣不動了。這是中國消費下滑的另一個跡象,中國經濟已陷入通貨緊縮的漩渦很久了。
有消息稱,北京正在考慮通過談判限制電動汽車和電池產品的出口,換取在美國本土投資這些領域的機會,就像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一樣。
3月20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4年2月份的失業率數據,16至24歲城鎮非在校生的失業率達到16.9%,比1月上升0.8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上漲。此外,25至29歲人群的失業率也上升至7.3%。這一系列數據引發了外界對官方統計的質疑,特別是數據可能未能真實反映中國年輕人就業困境。有香港學者評估中國高校生就業率平均或低至30%。
在美中貿易戰陰霾籠罩下,中共總理李強近日在福建開外貿企業座談會,承認「外貿形勢複雜嚴峻」,要求「穩外貿」。在中國社交媒體上不时有外貿廠家吐露苦況。專家認為,美中角力背景下,中共的「穩外貿」不會有什麼效果。
3月20日,有關「985研究生退學擺攤賣小吃」 的話題登上熱搜。上海復旦大學研究生退學擺攤賣土豆泥,在網上引發爭議。
中國大陸餐飲業價格競爭激烈,菜單不斷變化,以吸引顧客,許多餐館都在為生存而掙扎,餐館倒閉潮頻現。
近日,四川廣安一高層小區居民發視頻稱,他們小區物業撤場,小區的垃圾轉運困難、電梯停運,上下班要爬近30層樓。
週四(3月20日),香港億萬富豪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發布2024年財報。該財報顯示地緣政治和貿易緊張局勢明顯加劇,全球商業環境受到沉重壓力。長和公布的2024年利潤低於預期。
深圳業主賣房巨虧 流淚稱多年打拼化為泡影
共有約 11971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從4月11日起,美國政府對計劃在美國逗留超過30天的外籍旅客實施入境新規定。加拿大政府已針對此發布旅行建議,提醒國民遵守相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