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倒閉潮

統計顯示,36家與高鐵相關的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合計達2,491億元(主要應收賬款來自鐵道部),較2010年底增加了641億元。
(大紀元記者韓山綜合報導)去年才首度超越美國躍居全球風電總發電裝置量最大市場的中國大陸,今年新增風力發電裝置量預估將縮減20%。2007-2010年大陸風力發電裝置量每年呈現倍增的火紅走勢告終,業界預估中國百家爭鳴的風電業,最終將剩十餘家左右。一名歐洲風電高層更稱,中國風電業將「血流成河」。
浙江溫州的中小企業因為民間借貸危機而出現倒閉潮,這股倒閉潮已蔓延到了珠江三角洲,有不少工廠近在幾個月來相繼倒閉,不少企業正陷入困難。
中國大陸珠江三角洲不少工廠近幾個月來相繼倒閉,情況雖然沒有溫州市那麼嚴重,但不少企業正陷入困難。
(大紀元記者韓山綜述)中國城市的部分銀行首套房貸款利率近日不僅沒有「打折」,還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5%-30%不等,部分城市甚至有上浮50%的銀行。
自中國大陸調控樓市以來,深圳樓市成交慘淡,在房地產公司苦苦支撐的同時,大量地產中介已經先行倒閉。大型地產中介公司中原地產披露,深圳年內已經關門的地產中介店舖高達3,000家。
(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全民放貸」的鄂爾多斯,再發10億元高利貸大案。涉及債權者或超過500人。媒體稱,風暴邊緣的鄂爾多斯房地產早已顯現泡沫,陷入滯銷狀態。而其房地產開發資金超8成來自民間。鄂爾多斯正陷入地產借貸恐慌。
今年2月,北京市頒布樓市限購令;8月底北京發改委又下發了住宅買賣經紀服務收費下調的通知,在這雙重壓力下,北京700多家二手房中介門店生存維艱,被迫關閉,二手房中介出現關門潮。
自溫州老闆「跑路事件」爆發以來,資金鏈斷裂的共振效應開始在中國大陸多個民間金融繁榮區蔓延開來。據調查,除溫州外,鄂爾多斯、神木等地也發生了頻繁的老闆「跑路」事件,深圳、廣州、青島等熱點地區也偶有發生,並已處於風雨欲來的前夜。這一剛剛被開啟的「跑路」事件能否被成功化解?中國的經濟還有救嗎?已經成為學者及大陸民眾關注的焦點。
(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近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廁所上吊自殺。由於信貸緊縮及高利貸等原因導致當地出現大量房地產企業倒閉。數年來鄂爾多斯房地產市場火爆的同時,民間借貸亦近乎瘋狂。
10月12日,中共國務院公佈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的系列措施,緊急應對目前像溫州中小企業陷入嚴重信貸危機,導致企業大規模倒閉和企業主紛紛逃離的現狀。然而經濟學家和憲政專家對此並不看好,認為是空炮,可信度不高。專制下一切都是畸形發展,任何政策都無法真正實施。透視溫州事件,從宏觀上來看,沒有所謂的「中國模式」或者「北京共識」。大陸唯有重起爐灶,解...
浙江官方關於企業主逃逸的調研報告顯示,受宏觀調控、資金鏈斷裂等影響,今年1-9月浙江共發生228起企業主逃逸事件,為近年同比最高,其中不乏員工數千人的企業。這些企業共拖欠14644名員工7593萬元薪酬,欠薪人數和欠薪數額均為歷史之最。
民間資本最活躍的中國大陸溫州,9月來不斷出現暴力討債、企業老闆出走和自殺事件。企業主逃跑欠下的債務動輒數千萬、上億元,牽連所及,供應商、上下游都會被累得陷入絕地,此起彼伏的騷動驚心動魄。
(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綜合報導)溫州老闆"跑路"風波愈演愈烈,據統計目前已有90多家企業老闆欠債逃跑、涉及資金近200億元人民幣。溫家寶近日率領大批財金高官赴溫州考察,與當地中小企業家座談。知名經濟學者、曾領導起草中國《破產法》的北京思源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負責人曹思源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私營對中國經濟健康不可或缺,是中國經濟的真正命脈,政府應該扶持。
在浙江溫州因資金鏈斷裂,企業大量倒閉、老闆紛紛「跑路」之際,中共總理溫家寶來到溫州考察,要求當地穩定當前的經濟局面、妥善處理資金鏈斷裂問題。有專家認為,溫州的民間高利貸、風靡全國的溫州炒房團、以及資金鏈斷裂的問題早已存在,幾年前就被多次地警告。溫家寶的這次溫州救市,如同「馬後炮」,已經毫無疑義。
因高利貸及投資失利而出逃的溫州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即將從美國回大陸處理20多億元人民幣的債務。據悉,溫州政府和商會已同意出面協調,溫州多家眼鏡企業將聯合併購以及重組信泰集團。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自去年起,中國通膨情勢惡化,當局不斷升息因應,導致全國緊縮信用,部分廣東、浙江等沿岸的中小製造業紛紛倒閉。在這個詭譎的氣氛下,以溫州為首的民間借貸擔保業興起,他們向中小企業收取年率最高15%的利息,同時額外加收貸款額度1~10%的擔保費用。
隨著中國大陸持續收緊銀根,大陸樓市成交量不斷下跌,房地產企業負債不斷上升,資金鏈也開始繃緊,106家上市公司房地產企業揹負的債務已經超過萬億元。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房市調控政策持續執行下去,中小房企由於沒有更多的融資渠道,年底二、三線城市出現「破產潮」將在所難免。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近幾個月來,溫州老闆跑路現象嚴重,引起公眾關注。日前,網絡出現一張《溫州老闆跑路清單》(簡稱《清單》),收集了近月來眾多的「跑路」溫州老闆情況。從清單上看,半年來多達數十老闆「跑路」,近期最多一天跑9個。然而這並不是「跑路」高峰,浙江省中小企業局領導認為,最難的是過年前,現在僅僅是前奏。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近日,溫州最大眼鏡企業信泰公司董事長胡福林欠債20多億跑路,或許已經引發溫州眼鏡行業連鎖危機。有報導顯示,多家眼鏡行業供應商出現停工,信泰貸款互保企業發生現金流困難,未來或牽連上百家企業。
(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9月19日,新華網下屬的《經濟參考報》報導稱,南方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已傳導至北方,吉林十幾萬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普遍遭遇「三荒」面臨倒閉。而接受大紀元採訪的東北中小企業主披露,「改制上市」是導致企業破產的主因,是人治的結果,黨媒報導是混淆視聽。吉林官方稱黨媒「推測,非現實。」
東莞臺商、浙江企業不少廠商近日紛紛歇業,媒體關注大陸中小企業倒閉頻傳的現象。中國知名經濟學家何清漣認為,中共十八大權力交接時即將出臺的新政,以及民怨四起的高通貨膨脹是否獲得抑制,將是未來影響企業經營的兩大指標。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近日,多家東莞中小企業倒閉引發社會對珠三角中小企業經營環境的關注。當地老闆認為,稅收高、工資上漲、原材料上漲、競爭激烈等都導致企業經營困難,但最大的困難是貸款太難。
近期隨著紡織企業「定佳」和資深玩具企業「素藝」的突然倒閉,東莞企業界再遇製造業寒流,企業倒閉,老闆「走佬」,工人追討發薪事件。有珠三角代工企業的老闆表示,目前僅僅是開始,情況比08年更惡劣。
(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綜合報導)去年以来中國央行8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使得贷款融资日趨困難,習慣了宽松货币政策的中國中小民營企业越来越“玩不转”。加上劳动力成本提高、欧美市场萎缩等因素的多重影響,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中小企业紛紛倒閉,有官員和商家表示,目前中小民營企業的境況比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還要難。
(大紀元綜合報導)Market News International(簡稱MNI)通訊社的中國商業景氣狀況調查初值顯示,5月份中國商業景氣度下降。在歐美市場需求下降,生產成本快速上漲的雙 重擠壓下,廣東珠三角中小型加工製造廠的冬天已不期而至,大片服裝和鞋類工廠處半停業狀態,少數工廠更現倒閉。
目前,一股中小民企倒閉潮正在蔓延,並引起了廣泛關注。由於經營成本上漲,民企利潤被削弱,民間工廠已普遍處於半開工虧損狀態。有官媒評論說,是因為工資和匯率上漲,以及最嚴重的原材料上漲因素所引發。而經濟學家綦彥臣指出,主要問題是稅收太高所致。
網絡購物的風糜,不僅打破大陸民眾傳統的購物方式,更迅速地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個體的「網購」發展到組團,團購網站一夜之間如雨後春筍般密集出現。對於團購賣家愈來愈多,業內人士預測,團購網站將迎來倒閉併購潮。
(大紀元綜合報導)廣東省嚐試新立法,卻引來港商歷來最大規模的反對浪潮。廣東當局近期為緩解社會矛盾擬通過新的勞工法例,包括增加員工的工資談判權、讓工人進入董事局參與企業的管理等。有港商指出:「廣東若果通過立法,等於逼死香港中小企。」
大陸今年以來的樓市調控使得一線城市的地產中介洗牌加劇,繼此前發生的小中介倒閉潮後,中介倒閉潮已經延伸至一些地區的較大的中介,地產中介洗牌正在加劇;一些中介龍頭企業也重新制定戰略,轉往二線城市發展。
共有約 61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週二(4月15日)簽署一項行政命令,目的是降低美國患者的處方藥價格。該命令內容包括擴大藥品進口、改善藥價談判制度、調整保險給付規則,並全面檢討現行藥價機制的運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