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財經
新股醫匯集團(8161)昨日以配售形式在創業板上市,高開報3.15元,之後飆12倍至3.5元日中高位,其後升幅縮水,全日收報1.48元,較配售價0.27元仍漲4.5倍。不計手續費,每手1萬股計,賬賺1萬2,100元。
與通脹掛鉤的第六批債券iBond 6(4231)昨日接受認購。中銀香港全球市場助理總經理張穎思表示,據該行收集數據初步顯示,iBond 6首日認購情況較去年有輕微回落,每筆認購數量由6手降至5手,認購金額則平均每筆下降一成。
香港零售額連跌14個月。4月零售業總銷貨值為352億元,按年跌7.5%。而據尼爾森一項調查顯示,今年首季本港消費者信心跌至88點,反映消費者信心呈輕微悲觀程度。不過,有經濟學家預計,隨著大陸自由行過夜旅客人數增加,零售業最快於今年第四季有望回升。
曾經熱衷排隊上市、併購、重組的大陸企業,如今卻選擇退出。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推廣部副總監陳峰昨日在港透露,去年全國有3,700家企業退出市場,當中51%從新三板退市,14%透過IPO新股市場,15%為併購,其它則為管理層收購等。
昨日,中銀香港(2388)正式完成出售南洋商業銀行(南商)予中國信達(1359)的股權交割。中銀董事會秘書陳振英表示,今次出售南商所得資本會用於多種用途,其中包括收購母行中國銀行於東盟的資產,預計今年內將完成注入兩批東盟資產,但未進一步透露收購的具體規模。
主要從事提供鞋履設計及開發、生產管理及物流管理服務的永駿(8187)昨日在創業板掛牌上市,股價開報2.5元,較配售價0.5元高4倍,高見 3.5元,較配售價高6倍,全日收1.28元,較配售價高78仙或近1.6倍;成交2,297萬股,涉資3,845萬元。不計手續費,每手5千股,賬面賺 3,900元。
據美聯物業分行統計,剛過去的週末(5月28日至29日)10大藍籌屋苑錄得約9宗買賣成交,按週減少2宗,跌幅18.2%,創自4月底以來5週新低。至於按15大屋苑計算,過去兩天錄得約9宗買賣成交,較上週的約13宗,減少約30.8%。
尚餘兩日恒指即走完「五窮」月,如無意外今個「五窮」月並非太窮。恒生指數上週如期走出反彈行情,全周累升724點或3.6%,收報20,577點,國企指數升291點或3.5%,收報8,595點,成交金額則稍見回落。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2015年下半年人力數據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下半年整體平均僱員流失率為10.4%,較2015年上半年的10.8%流失率下跌0.4%。顯示在香港的經濟下行及失業率輕微上升的情況下,不同級別的僱員對轉工趨向審慎。
聯想集團(0992)公佈截至3月底全年業績,全年營業額449.12億美元,按年跌3%,全年稅前虧損2.77億美元,淨利潤由盈轉虧蝕1.28億美元,上年同期賺8.29億元。每股虧損1.16美仙,派末期息20.5港仙。
沙發股敏華控股(1999)全年業績多賺23%至13.72億元,毛利率升3.9%,派末期息0.19元,刺激股價升4.3%或0.41元,報 9.94元。有沙發大王之稱的集團主席黃敏利稱,集團加大銷售力度,以及原材料成本降低等,促保競爭力。不過對於未來發展,他就不看好大陸A股,拒絕進入 A股市場。
據彭博報道,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GDP估值進行計算發現,香港排名首10名富豪的資產佔全港GDP的35%,比重「冠絕全球」。中國佔比只有1.4%。
百麗國際上市以來業績首度倒退,去年盈利倒退38%。管理層表示,集團正考慮轉型,並預期未來1至2年,盈利趨勢不會有太大改變。
市傳央行已放棄人民幣市場化。有「新末日博士」之稱的大和資本(香港)首席經濟師賴志文認為,央行要控制人民幣「代價很高昂」,會令經濟進一步下滑並拖累香港經濟。大和又預計,人民幣貶值及走資的第二回合只是剛開始,維持人民幣年內跌至7.5的預期。
一項調查發現,香港是全球工時最長的地方,2015年港人每星期平均工作超過50小時,比全球平均工時超出38%。
傳中國人民銀行(人行)放棄人民幣市場化,自今年1月起,回歸舊有做法、由中央掌控每日中間價,但人行一直秘而不宣。
港交所(0388)與湯森路透簽訂協議聯合推出一系列新的人民幣指數,新指數系列將反映人民幣兌一籃子其它主要貨幣匯率的變化。預計6月23日先推兩條指數,包括主指數,詳情將於未來數星期公佈。
金管局昨日向銀行發出正式通告,推出網絡防衛計劃監管規定,以提高銀行抵禦網絡攻擊的能力,進一步維持銀行體系穩定及鞏固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就框架諮詢銀行業3個月。
本港樓市至去年第三季出現逆轉,高位回落超過一成,新界區更出現大量平盤,當中不乏2字頭盤源,帶動區內購買力回升。據美聯報告顯示,今年4月份新界區(不包括愉景灣、西貢及將軍澳)300萬元或以下二手住宅註冊量錄得432宗,升至14個月新高,並連續3個月錄得升幅。
謝瑞麟主席及行政總裁謝邱安儀於全年業績發佈會上表示,3-5月份市況已轉趨平穩,未來走勢要視乎本港政局、零售業發展等,難以預計本港零售市道何時見底。她指,集團在本港會維持審慎的發展態度,暫時未有關店及裁員計劃。
金管局公佈,外匯基金首季投資收益241億元,按季增加14%,按年更大升190%,創近7個季度以來最好表現。報告顯示,雖然外匯基金在香港股票及海外股票投資均見紅,但外匯及債券投資分別錄得152億及250億元,令外匯基金反虧為盈。
踏入「五窮月」行情已過大半,恒生指數由月初連跌兩週至上週稍見回穩,指數由21,061點回落至上週19,852點,累下挫1,209點,跌幅5.74%。上週恒指先跌後彈,全週微升132點或0.7%,成交繼續萎縮,圖形上暫時剎停近1個月跌勢。
多個發展商以高成數按揭及新增優惠搶灘。長實地產為旗下5個餘貨項目推八成按揭外,部份項目更新增優惠吸客。嘉華國際及信置等合作的元朗朗屏8號、嘉里滿名山亦加入按揭戰,最高可借樓價八成,並免去壓力測試。
中共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被批評擾民的同時,市場一度憧憬會帶來深港通開通的消息,但最終落空。香港股市昨日一度下跌300多點,失守2萬點,而且成交額持續低迷。有分析師認為,張德江無帶來利好消息,加上美股下跌,大陸經濟下滑等因素,料後市或下試19,500點。
大陸上月起,宣佈對全國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一年的整頓,各項監管趨嚴。科網巨頭、騰訊控股主席馬化騰,昨日出席股東會時稱,集團互聯網發展不能操之過急。總裁劉熾平則補充,互聯網金融存在風險,要做好風險控制。
澳洲國民銀行(NAB)預期今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至2.8%,明年則回升至3.2%,經濟放緩主要由於環球缺乏產能增長,以及在低息環境下商業投資低企,加上低通脹等因素。中國方面,該行預期今年經濟增長達6.7%,明年則放緩至6.5%。
特區政府第六期與通脹掛勾債券(iBond),將提前至本月31日至6月8日抽購。過往iBond均引起超購人潮,被指「政府派錢」,外界預料今次 搶購人數再創高潮。今批iBond全額發行仍為100億元,最低認購金額每手1萬元,每半年派息一次,息率與最近6個月通脹率掛勾。
一田新署理行政總裁黃思麗昨日首會傳媒。黃思麗指,經濟放緩,市民冀以最低價購入生活所需品,4月營業額錄得3.7%增長,當中以超市鮮貨走俏,整體升5.2%。她表示,對整體零售市道持「審慎樂觀」態度,料5月26-30日的「購物日」會帶來5%的整體銷售增長。
貝萊德發佈下半年市場展望,預期受到全球經濟增長放慢影響,資產類別回報率較低,由於市場波動令風險較高,所以傾向持有風險較低的固定收益資產,多於核心債券及股票。
大陸上月起,宣佈對全國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一年的整頓,各項監管趨嚴。科網巨頭、騰訊控股主席馬化騰,昨日出席股東會時稱,集團互聯網發展不能操之過急。總裁劉熾平則補充,互聯網金融存在風險,要做好風險控制。
共有約 2159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週一(2月10日),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令,對從外國進口的所有鋼鐵和鋁製品加徵25%的關稅,無論來源國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