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平博app下载 - App Store

高紫檀報導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採訪報導)近日,中共喉舌人民日報連續5 天連發5文論物價,要求「穩價安民」,一週前,中共國務院正式發佈「國16條」欲穩定物價;同時,中共發改委、財政部、鐵道部、農業部、商務部、工商總局、糧食局等相關部門,先後提出要出手遏制物價上漲。但目前中國國內物價仍舊高漲,民眾怨言多。
樓面地價高達1.7萬元/平方米,廣州又一新地王誕生。11月25日,廣州鐵路集團羊城鐵路實業發展總公司(以下簡稱廣鐵集團)聯合珠光集團,擊敗萬科城建聯合體、保利、中海等地產大鱷,以86億元的高價拍得廣鐵南站住宅用地。而此前不久,樓市調控新政頻出,廣州推出限購令,業界認為樓市泡沫即將破裂。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採訪報導)近日,中國人民大學研究報告「房價跌20%」的說法遭到國內眾多人士反對,有「專家」稱房價上漲應與CPI同步達調控目標;隨後北京房價對賭風波再起,兩位樓市專家微博開賭,一方堅持房價上漲的觀點,另一方認為房價會大跌,雙方以北京樓價為標的賭資高達2.5萬元酒席。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中國指數研究院(下稱「中指院」)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各地土地出讓均價暴漲,土地出讓金大幅增加,截至11月22日,上海土地出讓收入以1369.94億元高居榜首,北京以1004.48億元位列第二。分析人士認為,政府賣地是高房價禍根。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中國人民大學最新發佈的研究報告表示,全國樓價將暴跌兩成,立即遭到多位「專家」反對,他們認為,房價漲幅應該同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步。當前CPI不斷上漲,民眾深有怨言,兼之房價過高,民眾期望房價下降,對「專家」言論表示不滿,稱此類「專家」或為開發商爪牙。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採訪報導)2010年11月19日,中國國務院發佈證監會、公安部、監察部、國資委、預防腐敗局五部委《關於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但專家指出,最終能夠操縱股市的是擁有大量資金的中共財團。這個《意見》更多的是表面工夫,效果有限。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採訪報導)2010年11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研究報告表示,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間,中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被人為調整,系統性低估超過7%。專家表示,實際數據應該更大,原因在於中國國家統計局不是一個客觀的統計機構。
雖然大陸央行此前否認通脹嚴重,但中國人民銀行10日晚公告,從2010年11月16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今年以來第四次上調。分析人士稱,這是為了應對目前中國大陸的通脹情況。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近日,中國樓市調控再次收緊,繼各大商業銀行三套房貸叫停之後,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四部委再次發出通知,全面叫停第三套住房公積金貸款,同時提高第二套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首付至五成。分析人士表示,調控政策關鍵在落實,公積金貸款收緊或使樓價下跌,但限購限貸都只是平衡供求關係的階段性措施,長遠看仍需增加住宅的供應量。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文華報導)面對大陸快速上漲的物價,從「蒜你狠」到「蘋甚麼」,網絡熱詞都圍繞著物價的「看漲」,百姓普遍關心血汗錢被人變相掠奪,為此大紀元採訪了香港著名財經專家廖仕明和美國《當代中國研究》雜誌主編程曉農,請他們分析大陸通貨膨脹的原因、未來走向以及後果。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採訪報導)近日,深圳知情人士透露,房產稅將於2個月內在深圳試點徵收,深圳可能成為國內第一個房產稅徵收試點城市。儘管深圳地稅局發言人隨後稱,沒有接到稅務總局下發要在深圳試點的通知,但他仍表示,深圳將可能早於上海、重慶成為國內第一個房產稅徵收試點城市。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採訪報導)2010年10月27日,中國央行警示,未來物價上漲壓力不容忽視。此前有中共發改委專家稱,中國須忍受更高的物價上漲率,最近又有大陸專家表示中國可承受4.5%通脹率。多位專家及分析人士認為,中共政府目前已承認通脹嚴重,缺乏解決辦法,但實際上通脹另有隱情,或由中共政府主導,既是長期錯誤經濟政策的結果,也成了中共政府減債的手段,百姓受害很...
10月25日,中國社科院在京發佈2010《國家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國家競爭力報告》。藍皮書指出,中國近20年的經濟增長並非靠產業結構升級換代來獲得,而是靠消耗資源和擴大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業膨脹發展。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採訪報導)2010 年10月25日,北京市多部委出台《北京市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根據新《辦法》,房地產開發企業直接收存商品房預售資金的行為將被禁止,商品房預售金將實施"專款專用"。分析人士表示,此舉將對北京房地產開發商形成較大資金壓力,或迫使房地產商降價儘快賣房。
(大纪元记者高紫檀综合采访报导)近日,中国财税专家李炜光对国家税务局长肖捷的言论进行了驳斥,肖捷此前在中国某杂志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税负痛苦指数排名全球第二有误,还有上升需要和提升空间。李炜光认为,一些官员指的“宏观税负”甚至有意或无意忽略了中国预算内收费、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他们说的那个“宏观税负”并非实际价值,与亿万民众亲身感受到的税收负担所带来的“税...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採訪報導)近日,中國通脹嚴重,各地物價上漲,中國央行宣佈加息,把基準的存貸款利率各上調0.25個百分點,為2007年12月以來首次加息。加息作為貨幣政策的工具,央行此舉令市場眾多猜測。專家認為,本次加息主要基於過高的通貨膨脹壓力,但調整的幅度較小,並不能徹底解決通貨膨脹問題,其主要目的是設法使中國經濟軟著陸,對房市的影響也有限,對熱錢的吸引...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採訪報導)2010年10月15日,廣州市國土房管局、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省銀監局、市地稅局四部門聯合發佈了廣州版樓市調控《意見》,並出台「限購令」。與其它城市不同的是,廣州市規定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得單獨購買商品房。業內人士分析,廣州市的樓市調控《意見》及「限購令」將大幅降低當地樓市成交量,但樓價走向尚不明朗。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採訪報導)近日,隨著中國樓市二次調控的深入,各地紛紛出台調控細則,繼北京之後,深圳、廈門、上海、福州、寧波、杭州、南京等多個城市頒布「限購令」,限制居民購房。但一些專家及民眾認為,「限購令」雖然使房價下降預期增強、成交量降低,但長期看作用有限。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據2010年10月13日中國央行數據顯示,9月末外匯占款為213,263.73億元,相較8月末新增2,895.65億元,創8個月來新高,分析人士表示,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熱錢正在加速湧入中國。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據中國央行2010年10月13日數據顯示,9月末,中國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26483億美元,同比增長16.5%。計算得9月外匯儲備新增1005億美元,創13年來月度增量新高。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近日,隨著中國樓市二次調控的深入,各地紛紛出台調控細則,繼北京之後、深圳、廈門、上海、福州、寧波、杭州等多個城市頒布「限購令」,限制居民購房。但一些專家及分析人士認為,「限購令」雖然使房價下降預期增強、成交量降低,但長期看作用有限。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近日,著名金融證券專家、復旦大學金融與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謝百三在其博客上發表文章表示,如果搞得不好,擬議中的新房產稅徵收必然會導致千百萬家庭的假離婚,對中國的和諧社會是一種衝擊和嘲弄,有可能會成為「惡稅」。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當地時間2010年10月10日,在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年會的中共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因為財政刺激和貨幣政策已經發揮了相應作用,現階段中國不能急於控制通脹率,不過,政府已經制定了一份可行性高的中期計劃。」他表示,今年內中國不會加息。
消息稱,中國央行於2010年10月11日早上通知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及招商、民生兩家股份制銀行,將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提高上述幾家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50基點。銀行內部人士隨後確認了這一消息。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近日,上海市房地產調控細則正式出台,採取「限購」、提高土地增值稅等形式調控樓市,但未見到此前市場傳聞的房產稅改革方案,多位專家對房產稅進行解讀,預計房產稅已經準備妥當,但推出看時機。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上海近日將會出台房產稅徵收實施細則」,這一消息被記者獲悉。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此前表示:「年內開徵的可能性比較大」。
新的調控政策出台,傳統樓市旺季的「十一」長假期間,北京、杭州等地樓市冷清。上海外環以外單價近2萬嚇退購房者,觀望者居多。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滬深房產稅已獲批」,這一消息在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的個人微博中被披露,楊紅旭同時表示,猜測稅率為0.3%-0.4%,年內開徵房產稅的可能性比較大。
(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近期,中國大陸再次發起調控風暴,收緊房貸,同時收緊房地產商的融資渠道。但外資卻佈局湧入大陸樓市,分析人士稱,外資佈局中國樓市是預期人民幣升值及樓市不會大幅調整。
(大紀元記者李敬一、高紫檀採訪報導)北京的街頭近日又多了一群人,圍在擺著長長寬寬貼滿孩子圖片的條幅周圍。這群人都是丟失了孩子的家長,來自不同的省份。9月29日這些正在苦尋孩子的家長接受了大紀元記者的採訪,他們說:「我們真正體會到一個孩子,對家庭,對父母是多麼的重要。」「一家就一個孩子,孩子丟了,天塌了一樣。」「我們在北京擺圖,是為了讓我們的悲劇不在別的家庭重...
共有約 676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隨著川普政府加大對移民的執法力度,美國的合法永久居民也開始面臨簽證或身分挑戰。近期多起綠卡持有者在入境時被拘留的事件引發廣泛關注,讓許多人重新評估出國旅行的風險,甚至取消行程。 法律專家警告說,雖然當前局勢令人擔憂,但僅憑現有案例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