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公司 - App Store

劉曉

成祖得天下後,選拔了一批親信大臣「並直文淵閣,預機務」。對待功臣和追隨自己的,他採取與明太祖不同的做法,即善待他們,並且只要是自己選中的就用人不疑。他曾對群臣說:「君臣不能保全者,常始於不相信。苟不相信,即父子將為秦越,況君臣乎!吾於諸功臣,報之厚而待之誠,常見其善,不見其不善,惟其才而任之,保功用人,可以兩得。」如御史曾彈劾西寧侯宋晟專權,不經報告就處理事...
在軍事上反擊匈奴的同時,漢武帝也在政治制度上推行變革,為大一統進行著準備。唐代著名大臣虞世南曾評價道:「漢武承六世之業,海內殷富,又有高人之資,故能總攬英雄,駕御豪傑,內興禮樂,外開邊境,制度憲章,煥然可述。」究竟是怎樣的「制度憲章,煥然可述」?
402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南郊祭祀天地,正式稱帝,改明年年號為永樂元年,一切沿循明太祖時制度,是為明太宗(後改為明成祖),他也是有明一代最卓有建樹的偉大皇帝。作為最高的統治者,雄才大略的朱棣繼承了父親朱元璋勤奮、節儉、體恤百姓的長處,但卻摒棄了其父晚年猜忌、武斷的短處。他為人果敢英武,馭臣威嚴,但並不武斷,而是善於納諫,主張「用法當以寬」,「待人當以誠」;他不...
在中世紀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創作的《神曲》第三部「天堂」中,經歷過地獄、煉獄目睹了種種罪惡的靈魂後,詩人終於見到了幸福的靈魂的歸宿:他們是行善者、虔誠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學家和神學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眾位天使,這其中就包括他在第四層天堂遇到的意大利中世紀最著名的神學家和哲學家、死後被封為「天使博士」(或天使聖師)的聖托馬斯‧阿奎納(St.Th...
河西,又稱「河西走廊」,西漢時指現在甘肅的武威、張掖、酒泉等地,是內地至西域的必經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被稱為「河西」,是因為其位於黃河以西。彼時,河西走廊為匈奴控制,這自然也對漢朝的側翼構成威脅。為了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與西域各國的聯繫和鞏固西部地區,漢武帝展開了河西之役,其再展運籌帷幄之能,亦彰顯了他的雄才大略。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終年71歲。長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是懿文太子的第二個兒子,穎慧好學,性至孝,生性仁厚。不過,《明史紀事本末》認為建文帝「仁柔少斷」,這大概也是受其父親的影響,書生氣十足,溫文爾雅,仁愛但缺乏自信和治國理政的經驗和能力,而且論才能和胸襟,朱允炆也無法與朱棣相比。
教訓完匈奴,漢武帝本打算先進行政治改革,但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侵上谷(今河北懷來東南)和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等地。匈奴的再度進犯使漢武帝決定更大規模地發兵,反擊匈奴,消除邊患,於是有了河南反擊戰為序幕的一系列反擊戰。
當讓歐洲人為之驚歎的蒙古王朝帶著昔日的輝煌走入歷史後,1368年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拉開了又一個大幕。在序幕中,勤政愛民的朱元璋師法漢唐,對百姓施以仁政,讓飽受戰火摧殘的山河得到修復,而其後的明成祖朱棣,這位承天命再創中華文明輝煌的聖明君主,為後世留下遠邁漢唐的大明,留下太多的驚歎,在政治文化等領域再次書寫濃重的一頁。
說到「交杯酒」,人們的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在婚禮儀式上,新郎新娘各執一杯酒,或手腕相扣,或手臂相繞,之後各飲一口。在現代人眼中,這代表著夫妻相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而,這與古人的「交杯酒」不僅在形式上,而且在寓意上都是有些差異的。
「漢武帝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烽煙」。歷史公認的漢武帝彪炳千古的一大功績就是擊退了盤踞在北方、時常侵擾漢朝百姓的匈奴,使北部邊郡得以安定。其謚號「武」字,正彰顯了其輝煌的「武功」。
漢武帝還派出博士到各地尋訪天下賢能,對於德高望重、鴻儒和有才能但不願出仕之人,漢武帝則派禮官以隆重禮節迎接,懇請其入朝為官,此種方式稱為「徵召」。他曾以「安車蒲輪」請出枚乘和魯申公。
按照司馬遷的記錄,漢武帝是「悉延百端之學」。而其施政思想中除了王道(儒家),還包含 霸道(法家)、道家、陰陽家等等。要知道,五經中的《易經》也是道家和陰陽家的經典,《書經》則是夏、商、周三朝的行政法典。顯然,漢武帝儘管重視儒家學說,但卻不拘泥於一家,而是為了其統一大業,選取諸家學說中有用之處為其所用。
唐朝人寫的《酉陽雜俎》記錄了這麼一件神奇事:開元年間,一次秦中大旱。唐玄宗便請當時很有名氣且精研數術的一行法師祈雨。一行法師同意了,但向玄宗要一件有龍的器物。玄宗就讓法師自己去府庫中找。
在竇太后的干預下,雄心勃勃的漢武帝推行的建元新政遭遇波折。為了不違逆祖母,漢武帝選擇了縱情山水,打獵遊玩,擴建上林苑,與文人雅士吟誦歌賦。不過,他內心並沒有忘記國家大事。期間,漢武帝做了兩件對其日後影響巨大的事情,一件是派張騫出使西域,一件是巧妙救援南方的東甌國。
年輕的武帝即位時,天下太平,經濟富裕,而這得益於其祖父輩們的「文景之治」。《史記》載,當時官倉裡是新糧壓舊糧,錢庫裡的錢數不勝數,多的串錢的繩子都斷了。街巷中,許多百姓都有自己的馬匹,田野中更是牛羊成群。老百姓是豐衣足食。然而,武帝並不想做個太平皇帝,年輕的他內心有著滅匈奴、撫四方、一統天下、施仁德於百姓、光大祖宗基業的遠大理想。他即位後採用新紀元,即以建元...
南北朝時有個僧人叫杯渡,也叫「杯度」,因為他常常乘著木杯渡水,所以得名。沒有人知道他的俗家名字。
短暫但影響深遠的秦朝在中華歷史大舞台謝幕後,迎來了又一個輝煌的王朝:大漢王朝。「漢朝」的名字源於漢高祖劉邦的「漢王」封號。漢朝初年的惠帝、文帝、景帝十分崇尚黃老之道,以「無為」的方式治理天下,因此政寬人和,天下富足,禮義興盛,百姓安居樂業。景帝駕崩後,武帝即位。其在位共54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統治時間占整個西漢王朝的四分之一。
說到天花這種疾病,現代人似乎很陌生,也並不覺得有什麼可怕,因為幾乎每個人從小就打了疫苗,而且早已有了有效的醫治手段。不過在歷史上,天花是一種讓人談之色變的疾病,因為它的殺傷力極強,在18世紀的歐洲,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死於天花;而在中國的明朝後期和清朝初期,天花的肆虐同樣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
喬致庸,生於清朝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出身商賈之家。幼年喜好讀書,後中秀才,曾雄心勃勃要走舉人、進士的仕途。可是天命難違,由於自幼父母雙亡,撫養其長大的兄長在其考中秀才後突然病亡,無奈之下,喬致庸為了挑起家庭的重擔,放棄了讀書致仕的道路,開始經商。但毋庸置疑的是,深受儒家「仁義禮智信」思想薰陶的喬致庸,在經商中亦秉持待人以誠、信義為重的理念,開啟了...
在很多現代人眼中,商人總是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和善耍奸計的。然而,古代不少地區的商人,受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仁義禮智信」思想的影響,都能誠信經營、仁以待人,且遵守契約,這其中的代表就是在明清時期書寫了中國商界數百年的傳奇的徽州商人。
在越王成就霸業後,深諳勾踐品性的范蠡選擇了功成身退。他帶著家人、弟子,輾轉來到了齊國,並將自己的姓名改為「鴟夷子皮」,意思是「有罪被放逐的盛酒的皮囊」,目的或者是為了打消當地人的疑慮。眾人在海邊結廬而居,並墾荒耕作,同時兼營商業。沒過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的家產。
大約在近五千年前的黃帝時期,中國人就有了早期的商業行為,即進行商品交換。《淮南子‧覽冥訓》中說黃帝時「市不豫賈(價)」,意思是說沒有亂喊價錢的商業欺詐行為。上古百姓天性淳樸,樂天知命,自然在商品交換中也保持了一種美好的狀態。
德國《格林童話》中的《灰姑娘》講述了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從前,有一個長得很漂亮且心地善良的女孩兒,名叫黛絲。她的母親去世後,父親再婚,她有了惡毒的繼母和兩個心地不好的姐姐。在父親去世後,黛絲經常受到繼母與兩個姐姐的欺負,被逼著去做粗重的工作,經常弄得全身滿是灰塵,因此被戲稱為「灰姑娘」。
大清聖祖康熙皇帝締造的「康乾盛世」,在中國文明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而作為帝王,康熙罕見的好學,其博覽全書、興趣廣泛,不僅熟讀儒家經典,學以致用,而且在地理、氣象、農業、史學以及西方曆法、數學、機械、醫學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可以說,康熙的學問在歷代帝王中都是出類拔萃的,其鮮為人知的「偏門雜學」才識則體現在他編撰的《几睱格物編》一書中。一篇篇小短文,迄今讀...
上個世紀台灣大名鼎鼎的國民軍陸軍二級上將、曾任國家安全委員會祕書長的蔣緯國,乃是蔣介石的次子,其兄長是曾任台灣總統並推進台灣民主的蔣經國。
至於寫下如此激昂詩歌的作者,不是別人,正是唐代被稱為「詩仙」且有著任俠氣質的大詩人李白。
對於今天的世人來說,徽州不過是一個古老的地理概念,它包括現在安徽的績溪、歙縣、休寧、黟縣、祁門和業已劃歸江西的婺源。如果你有緣去這些地方遊歷,你依舊會感受到古徽州難以言傳的魅力。那裡有如幻如夢的黃山、頗有道家仙氣的齊雲山、縱橫流淌的新安江;有粉牆黛瓦的古村落、無比幽深的街巷;有綿綿大族、煌煌宗祠的遺蹟,在風雨中述說著往事的寂寞牌坊……
「少聰惠,美容儀,善書計,能誦《詩》及《楚辭》。」史書中描繪的這位自幼聰慧、儀容美麗、擅長書法和計算、能背誦《詩經》和《楚辭》的美麗女子,就是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陳武帝的皇后章要兒。要知道,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動盪的時期,朝代更迭頻繁,但亦不乏明君和才貌雙全的皇后,而章要兒是箇中翹楚。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廣為人知的名句。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創辦了非政府、非宗教的民間慈善組織「義莊」的大慈善家。而這一慈善組織從北宋一直延續到清末,延續了八百多年,堪稱奇蹟。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是晉代文人陶淵明筆下一個沒有戰亂、民眾自治、自給自足、人人自得其樂的美好的「桃花源」,也很接近老子提到的「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這樣的社會引無數中國人思之、嚮往之。
共有約 671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