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

筆者在幾個月前的《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人死去百年竟能復活》一文中,曾列舉了若干人死後相隔數日「還陽」或者死後數十年、上百年後復活的例子。雖然在當下的許多人看來,這猶如天方夜譚、難以置信,但這就是真實存在的。而一些古籍記載的例子也告訴了我們:人死而復活也是有原因的。
佛家認為,人死後,魂魄通常要先渡過冥河去冥府接受審判。由於其人在生前所作的善事、惡事早已被一一記錄在案,閻王或冥府中的判官就依此決定其去處。關於冥府的情況和如何斷案,千年來的古籍中不乏記載,民間也有很多傳說,而這大多來自於那些基於不同原因從冥府返回之人。今天就說幾則還陽官員帶回的警訊。
大唐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少不了諸多耀眼的文臣武將。他們同樣秉承著天命,輔佐著一代代帝王,在讓帝國平穩運轉的同時,抵禦外來的侵擾。這中間就包括唐朝中期名將李晟、李愬父子。本篇說說李愬。
在中華歷史上,北方少數民族契丹建立的遼國也曾輝煌過,而這與遼國皇帝仿漢制治國、推行中華文化密不可分。從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開始,遼國就逐步實行漢化政策,尤其是契丹貴族們的漢化程度非常高。遼道宗曾說「吾修文物,彬彬不異於中華」。自然,在遼國的朝堂上,漢人朝臣也不在少數,而且能力出眾者亦被重用,這其中就包括輔佐遼聖宗遼興宗兩朝、為相二十多年的張儉。
古往今來,善惡之報雖有早晚,但從不缺席,只不過不信神之人不願相信罷了。史籍上關於善惡有報的實例並不少,其目的當然是勸誡世人要為善,否則行惡者、害人者最終害的是自身。
佛教認為人生死皆是命中注定,人死並非如燈滅,而是在六道中輪迴轉生,至於決定人在哪個「道」中轉生、何時轉生,則是由其生前造下的善業、惡業決定。行惡業者,進入地獄接受懲罰;作善業者,投生於天界;修行者,則可脫離輪迴。地獄或冥界、冥府、陰曹的主宰者被稱為「閻王」或「閻羅王」。
中國歷朝歷代都不乏具備預知功能的人。大概在唐武宗時期,婺州(今浙江境內)有名叫婁千寶、呂元芳的兩個女子,就身懷異術,能夠預知人的生死未來。
兩晉時期有一位博學高才、詞賦被視為「中興之冠」的名士,他以「遊仙詩」名重當世,這位名士乃是河東聞喜人郭璞,字景純。《文心雕龍》贊曰:「景純仙篇,挺拔而為俊矣。」他還曾注釋《爾雅》,又為《爾雅》作了《音義》、《圖譜》,又注《三蒼》、《方言》、《穆天子傳》、《山海經》及《楚辭》、《子虛》、《上林賦》數十萬言,都流傳於世。除了才華出眾,郭璞還精於天文、曆算、占卜。
古語云:「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一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富貴貧賤、福祿壽數就已經註定,除非修煉或者有特別的事情發生,才會出現命運改變的情況。
華佗,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神醫,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因此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東漢、三國時期,與他齊名的神醫除了後世所熟知的張仲景、董奉外,還有一位姓郭名玉的醫學家。
唐朝順宗年間,陝西同州韓城縣芝川遷來了一戶姓藺名如賓的人家,家境一般。後來,有一個名叫王蘭的外地客商帶著數百萬錢來此地做茶葉生意。或許是因為藺如賓的房子大,王蘭不僅租住於此,還將大量茶葉放置在這裡。
唐朝安史之亂後,唐皇增添了許多節度使,節度使管轄的地區稱為藩鎮。在隨後的一百多年間,藩鎮的形勢是比較穩定的,但與安史之亂前的大唐盛世相比,中央政府並不能完全控制節度使,因此,唐朝中後期時有節度使叛亂。而在中唐的亂局中,一位「戰王爺」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歷朝歷代備受推崇的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303年—361年)的字飄逸而端莊,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飄然有仙風道骨,因此被後人譽為古今之冠,有「書聖」之稱。梁武帝蕭衍評價其書法「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酷愛其書法的唐太宗亦讚道:「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唯王逸少乎!」
歷朝歷代皇家子嗣,除了繼承皇位的兒子外,其他皇子多被封為「王」,而凡是有王爵的人都可稱為「王爺」。與唐宋和清朝的王爺只是虛銜相比,明初王爺職銜的含金量很高。他們不僅有封地,還有官署和軍隊,而他們主要鎮守在邊疆及內地的主要城市。比如明成祖朱棣就曾被封為燕王,封地是今天的北京一帶。
清代出了一本名為「孚佑帝君純陽祖師三世因果說」的書,開篇即說東海有一蓬萊仙島,乃神仙所居之地。島上住著一位神仙,正是純陽祖師呂洞賓。他本是唐朝禮部侍郎呂渭相國的孫子,先後考中孝廉和進士。黃巢叛亂時,他到終南山隱居,後遇鍾離祖師傳授修道之法,得道成仙。
自古以來,能做帝王者都是天命使然,而為了配合人間的走向,上天或通過其出生時的異象,或藉由精通術數之人的預言,提前向世人揭曉。南朝梁、陳與隋朝時就有這樣一位奇人,名叫韋鼎。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很多人看來,人死後相隔數日「還陽」或者死後數十年、上百年後還能復活,猶如天方夜譚。然而,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古籍中,這類記載卻並不少見。
印刷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時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並未得到普遍應用,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而在印刷術發明前,書籍是通過傳抄的形式傳播和保留的。
蘇軾,號東坡居士,是北宋鼎鼎有名的大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為人豪放,且樂觀有趣,在歷史上除了留下眾多的詩詞外,還有一本記載了各種奇異之事的小書《東坡志林》,其中有兩篇說的是他聽聞的死而復活的奇事。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博學多才,對儒釋道三教均有研究,其不僅知曉自己前世是和尚,而且信佛,且與大德高僧多有交往。他還寫了一本記載了各種神異之事的小書《東坡志林》,頗有意思。
在現代,「幸」作為姓氏是極為罕見的,即便在古代,以此為姓氏的人口也不多。據說,其主要來自於君主的賜姓,其先祖是周文王的後裔。西晉時,在豫章建昌(今江西省奉新縣)就生活著一個幸氏家族,其中一個名叫幸靈的人在歷史上留下了鮮活的印記。
說到聞名天下的西湖龍井茶,不能不提到北宋高僧辯才,因為龍井山種茶正是始於辯才,後人是以尊其為「龍井茶鼻祖」。當時還有著名的「龍井三賢」,指的就是辯才、兩任杭州知府趙抃(音biàn)和大文學家蘇軾蘇東坡。他們在杭州西湖鳳篁嶺上龍井寺中以茶會友的故事,一直被後人傳為佳話,亦使龍井寺、龍井茶逐漸名揚天下。本篇主要說說辯才與蘇東坡的故事。
清朝人王爾鑒寫過一首題為「巴蔓子墓」的詩:穹窿哉,蔓子墓,渝城顛,石封固。多少王侯將相陵寢穴樵兒,獨此屹立兩江虹勢迥盤護。頭斷頭不斷,萬古鬚眉宛然見。城許城還存,年年春草青墓門。君不見背弱主,降強主,斷主之頭獻其土。又不見明奉君,暗通鄰,求和割地榮其身。惜哉不識蔓子墳。
上古時代的醫者通常是師父尋找有天分的弟子,由其傳承醫術,到了大約魏晉南北朝時期,世醫家族開始出現,即醫術由醫者家族內部的子弟傳承。當時,東海徐家、館陶李家、高陽許家等均為有名的世醫家族,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東海徐家。徐家從晉代徐熙起,傳至北朝徐之才時已至少六代行醫,聲名顯赫。其後,徐家之醫術傳承逾千年,直至明代洪武年間的太醫院院使徐樞,可以說是醫澤綿長了。
人體會發出光芒?對於普通人而言,確實不可思議,但一些特異功能者、修煉人卻可以通過天目看到人體輝光。在上個世紀80年代,美、日等國的許多科學家也使用儀器研究人體輝光,發現了一些奇妙的情況。前蘇聯科學家柯利爾用高頻電場照相術,把籠罩在一些人身體周圍的彩色輝光拍攝下來。這種輝光十分奇妙:它能隨人的部位、情緒改變顏色。通常,手臂周圍呈青綠色,屁股周圍是橄欖色;人在發...
在唐朝諸多或者好道或者信佛的皇帝中,中晚唐時期的唐憲宗李純(778年—820年)算得上是有仙緣的皇帝之一。唐憲宗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唐順宗的長子。
關於「義」和「利」的關係,幾千年來,歷代思想家都有所論及。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中,法家提出了「貴利輕義」的主張;道家以既超道義又超功利的態度來看待義利;墨家既不重義輕利,也不重利輕義,而是義利合一,志功雙規;而儒家創始人孔子則提出了「重義輕利」或者說「先義後利」的思想。
有人說,未成年而死的兒女是討債鬼,這方面的例子還真不少。
唐朝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從618年李淵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至907年朱溫逼唐哀帝禪讓,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在這三百年中,有唐太宗開創的「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襲的「永徽之治」、唐玄宗統治下的「開元盛世」。尤其是唐太宗締造的「貞觀之治」,使整個社會真正走入了一個祥和、禮讓、安定、富足的歌舞昇平時期。
中國大陸很多人都知道神筆馬良的故事,故事說的是有一個叫馬良的善良的孩子,非常喜歡畫畫。有一天,他得到了神仙贈與的神筆。從此,他畫的所有的東西都有了生命:畫的鳥可以飛上天唱歌,畫的魚可以游進水裡跳起舞,畫的犁耙、水車、石磨可以用,畫的耕牛可以耕田。用這支神筆,馬良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傳播著善良,與人們分享著神仙的賜予。
共有約 676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