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大乐透开奖号码查询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劉曉

「自有千秋在」的王昭君
中國自古是「德」為先,不僅男子要有德,要有君子風範,女子也要遵從「四德」,即婦德、婦容、婦言、婦工。也就是說,女子的首要要求是有品德,這樣才能正身立本;其次儀錶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輕浮隨便;第三言辭要得體,有禮有節;還有就是要懂治家之道,包括懂得如何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持家,懂得繡花織布等手工。
清代知名大臣曾國藩這樣說過:「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最難,自周漢以後,罕見德傳者。立功如蕭、曹、房、杜、郭、李、韓、岳,立言如馬、班、韓、歐、李、杜、蘇、黃,古今曾有幾人?」所謂「立言」是指著書立說,可以自成一家,其提到的「馬」即司馬遷,「班」即班固。
娶妻當娶陰麗華
明慧網大陸消息一欄僅2月2日一天,就刊登了幾起法輪功學員被非法或即將被非法審判的案例。如遼寧省瀋陽市中級法院維持李方芳七年半、佟海波三年的原判;江蘇省昆山市法輪功學員李紀南、王春榮被非法秘密判刑四年;1月26日,北京朝陽區法院(溫榆河派出法庭)非法庭審法輪功學員關英山、杜貴芹夫婦;1月28日,遼寧省本溪市桓仁縣法庭對王仁秋和郭麗艷非法開庭;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
大興儒學的光武帝劉秀
古時人們將史官稱為「天官」,意即史官記錄史實,有替天監督皇帝謹言慎行的作用。史官不僅要忠於歷史,還要對歷史做出正確的評判。由史官成為史學家的亦不乏其人。
東方朔是漢武帝時期的一名敢於直言切諫且行為有些怪誕的大臣,歷史上流傳著很多關於他進諫和詼諧幽默的故事,我們不妨先講述幾個。
歷史上漢朝最鼎盛的時期是西漢武帝時,而當時的中國也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史學上的「漢唐盛世」之說中的「漢」指的主要是漢武帝時期。此外,人們還常常把漢武帝和秦始皇相提並論,稱為「秦皇漢武」,這是因為中國的中央集權制,雖是秦始皇創立,但卻是由漢武帝鞏固下來的。
歷史上,漢朝出了幾位賢德的君主,開創「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就是其中之一。文帝劉恆,高祖時期被封在代地稱代王。公元前180年,在專權的呂後去世後,大臣們誅滅了呂氏外戚,並擁立劉恆為天子,後被謚為「文帝」。
當年幫助西漢劉邦取得政權的「三傑」中除了韓信、蕭何,還有張良。按照劉邦的說法是:「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的韜略、奇謀確實非同一般,而這背後還有著神奇的傳說。
「功高無二」的兵仙韓信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宋代著名詞人李清照的這首詞所傳遞出的慷慨雄健、擲地有聲,千年之後讀來仍心潮澎湃,而其詞中提到的「項羽」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秦國能夠強大,秦始皇能統一六國、建立秦王朝、拓寬疆土,除了自身非凡的才幹外,也離不開手下的大臣、將軍的鼎力協助,其中蒙氏一家不能不提,他們祖孫三代蒙驁、蒙武、蒙恬均立下了赫赫戰功,其中蒙恬最為有名。
提到秦始皇,很多中國人都不陌生,因為能讓人們最直觀的感受到這位皇帝的印記的就是那迄今依然屹立的萬里長城。事實上,他在統一後推行的多項政策對後世中國的影響相當巨大。他奠定了其後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因此明代思想家李贄稱他為「千古一帝」。但在後世歷史書上,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一事始終飽受詬病。
古人認為,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裏,就將安康和快樂帶到哪裏,好比是帶來喜訊的喜鵲,所以,古人把那些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稱作「扁鵲」。上古黃帝時期,有一名神醫被稱為「扁鵲」,戰國時,則又出了一位「扁鵲」,居古代五大醫學家之首。因其醫術出眾,其真名反倒沒有人記得了。
你們知道現在木工師傅們使用的手工工具,如鋸子、鑽、刨子、鏟子、曲尺、規、矩、劃線用的墨斗,磨米用的石磨、算盤等,軍事上登城用的雲梯、水戰攻船用的「鉤強」等等,都是誰發明的嗎?據說發明者正是被稱為「巧聖先師」、「中國工匠祖師」以及被視為住宅建築保護神的魯班。試想想,如果沒有魯班的這些發明,世界會是甚麼樣子?
戰國時期齊國的齊威王(前378年―前320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國君,在中華史冊上留下了值得稱道的一頁。其在位期間,齊國不僅在經濟、軍事實力上屬於七國之最,而且以賢明著稱於天下。
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諸子學說紛紛登台,針對現實的社會問題,提出了各自的解決辦法,包括如何規範人們的行為道德。不過,雖然學說眾多,但代表整個時代變化的主要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陰陽家、農家等。特別是儒道兩家,對以後的中國歷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道家的代表人物正是老子。
顏回,字子淵,魯國人,他和父親顏路同為孔子學生。在孔子三千弟子中,顏回最為孔子器重與賞識,名列七十二賢之首。他還是後世孔廟四配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
孔子的弟子中有很多有名、有成就的弟子,其中就包括澹台滅明。澹台滅明(前512——?),字子羽,春秋末年魯國人,「少孔子四十九歲」。他因為相貌和體型都不好看,因此刻苦學習,終有所成。後來他曾南渡長江去吳國講學,追隨他的有三百多弟子。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段取自於《大學》,影響了中國眾多王朝的倫理道德思想,其作者正是被稱為「宗聖」的曾參。
在中國歷史上,直到今天,《論語》是除了《道德經》之外的印數最多的一本書,其作者之一孔子今天更是海內外聞名,影響了中國諸多周邊國家。在世時孔子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漢代時,在董仲舒的倡議下,漢武帝施行「獨尊儒術」政策,後世則尊稱他為「聖人、文聖、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在中華歷史上,有著各式各樣悲壯的人物,戰國時的荊軻就是其中之一。
說到「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及「廉頗負荊請罪」這三個故事,很多中國人一定都不陌生,因為上學時就已經學過,自然對故事中的主人翁藺相如也不陌生。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藺相如是戰國時期趙國人,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司馬遷對其大加褒揚,讚其「名重泰山」。
在現實生活中,對於道德修養、學識、能力等比自己強的人該採取甚麼態度?貶低?甚至嫉妒、畏懼退縮,害怕與他們交往?同樣,對於在很多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又該採取甚麼態度?譏笑、輕視,因而沾沾自喜?很明顯,這些都不是正確的態度。
在中國歷史上,將星閃耀,其中就有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國的大將樂毅。三國時的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時,曾自比為管仲、樂毅,並稱樂毅為「天下之將」。
做人要講誠信,這是中國千年古訓。《說文解字》中說:「信,誠也,從人,從言。」也就是說,「人言成信」,「誠從成言而得」。要做到「信」,必須說話誠實,言出必踐。古代孔子的儒家思想的內容之一就是做人要誠信。
關於「田忌賽馬」的故事,很多中國人都相當熟悉。故事說的是戰國齊國的大將田忌多次以重金下注與齊王、王子們賽馬,可是總是輸多贏少。寄居在其家的門客孫臏暗中觀察後,告訴田忌:「下次賽馬時,你儘管下大賭注,我保證你贏錢。」在此後的賽馬中,孫臏讓田忌「以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以上等馬對他的中等馬,以中等馬對他的下等馬」,從而贏得了比賽和齊威王的千金賭注。孫臏也因此名聲...
中國古代有一位大軍事家,世界聞名,他所著的《孫子兵法》是世界公認的現存最古老的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兵經」、「兵學鼻祖」、「兵學聖典」,不僅受到中國歷代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們的重視,還被譯成了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其書中所言的「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更是廣為人知。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評價道:「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武十三篇,無出虛實。夫用兵識...
共有約 679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