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關係是國家之間最具戰略性、實質性、標誌性、帶動性的領域。軍事結盟是國家之間最重要的結盟,它遠遠超過政治結盟。中俄之間早已是政治上的盟友,1996年,兩國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2001年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11年就建立了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2019年又提升為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2022年3月,中俄兩國又在北京發表聯合聲明,聲稱:「中俄新型國家間關係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關係模式。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令人無限遐想。就在聲明發表的同時,海外就有傳聞說普習在北京已經了軍事結盟的密約。雖然王毅在記者會上回答關於中俄聯合聲明的問題時說:中俄關係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基礎之上,但卻有此地無銀三百兩欲蓋彌彰之嫌,因為聲明中隻字沒提不結盟這個字眼,而且聲明的內容就是針對第三方的,矛頭直指美國。這類軍事結盟的密約都是國家最高機密,往往帶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是不可能公之於眾的,王毅巧言掩飾很正常。那麼中俄之間是否簽有這樣的密約,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如果中俄簽約了,這對自由世界對全人類都是極大的威脅。而且隨後就發生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這已經給國際社會造成了實質性的危害。雖然中俄祕而不宣,但我們從兩國交往的歷史關係、現實需要、兩國態度、國際社會的反應等諸多方面分析判斷,基於事實與邏輯,是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結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