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食俗

元宵節,中國民間有「觀燈猜燈謎」的傳統習俗。燈謎,是由謎語發展而來,「謎語」古稱「廋(sōu)辭」、「隱語」,據載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劉勰《文心雕龍‧諧隱》中說:「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嘲隱,化為謎語。謎也者,回互其辭,使昏迷也。或體目文字,或圖像品物,纖巧以弄思,淺察以炫辭。義欲婉而正,辭欲隱而顯。」概括了謎語的特點。
元宵節是人與燈之會,正月十五新年的第一個滿月夜,賞月共賞燈,有情又有趣。古來稱「上元節」,天神的日子,是天上共人間的盛會。說說元宵節的來源歷代和賞燈會勝景……今2017年是丁酉年,天火剋地金。預言書《推背圖》指出「乾坤再造在角亢」的天象就在今年。丁酉過元宵節的意味就更深長!中國人能否再造新天地?怎樣禳災得福?
元宵節燈會是年節活動的最尾聲,也是高潮,大人小孩都期待。2017台灣燈會在雲林舉辦,今年金雞年主燈「鳳凰來儀」,23公尺高的鳳凰展現昂首飛揚的姿態,象徵台灣即將展翅飛翔,迎向新紀元。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元宵走馬射燈謎,人間好景正當前。花花世界大觀園裡,逢佳節,賈母大設元宵春燈雅謎宴。曹雪芹「讓」林黛玉寫的元宵燈謎藏人生「暗喻」,林黛玉用它玩迷藏,透露自己內心的情感世界。謎底「這東西」是宅第裡哪個很實用的物品呢?…嘵籌不用雞人報,五更無煩侍女添。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
黃曆正月十五,是華人傳統的元宵節, 又叫「燈節」、「燈夕」,因為這個節日的主要活動是夜晚放燈或放焰火。千姿百態的綵燈爭奇鬥豔,再配上各種燈謎,更增添了雅興,使得這項活動具有雅俗共賞、 萬民歡樂氣象。
共有約 35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週四(4月3日),美國副總統萬斯(JD Vance)表示,川普(特朗普)政府將在4月5日截止日期前,就TikTok達成非中方所有權協議,即宣布TikTok的美國買家。萬斯還保證美國處於「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