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中博彩票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世界經濟

一個商業團體表示,包含國防、製藥和科技等領域的五十多家知名美企,將參加下週訪問越南的商業代表團。這表明美中關係緊張之際,美企更加關注這個位於東南亞的製造中心。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Moody’s)週三(3月15日)表示,由於中共當局結束COVID-19清零措施後,經濟復甦緩慢,它對中國銀行業的展望維持「負面」。
外國投資者正在拋售中國股票。購買中國股票的投資基金(mutual funds,也稱共同基金)資金淨流出額,創兩年半以來的新高。一些市場人士對中共進一步加強政府權力的舉措表示擔憂。
中國浪潮集團(Inspur)是中共國有計算機服務器製造商,上週被列入美國出口黑名單後,包括英偉達(Nvidia,台灣譯作輝達)、超微(AMD)等科技公司正積極評估是否停止出售零件給浪潮及其子公司。
越來越多專家指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是不可避免的。知名投資專家、洛克菲勒國際集團(Rockefeller International)董事長夏爾馬(Ruchir Sharma)預測,中國未來10年的經濟增長僅約2.5%。
知情人士透露,Facebook和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 Platforms Inc.正計劃進行新一輪裁員,最快將於本週裁減數千名員工。
在對私營企業進行了兩年多的打壓之後,中共正試圖說服中國企業家重新投入科技初創企業,以重建中國經濟。然而,科技投資大亨包凡的失聯,卻加深了企業家對北京的恐懼。
在中國以及全球經濟放緩之際,印度卻脫穎而出,成為了東亞大陸乃至全球經濟舞台上的「明星」,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的財年,印度經濟的增速預計為6.8%,而在上一個財年,增速達到了8.3%。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有分析認為,印度經濟預計今年還將維持高增長。同時,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正在擴大與印度的合作,以對抗中國技術崛起。 那麼,印度為何能成為全...
新興市場投資專家、投資公司Mobius Capital Partners聯合創始人馬克·莫比烏斯(Mark Mobius)警告,中共當局正在限制資本外流。
消息人士表示,蘋果公司(Apple)供應商鴻海集團(在大陸稱富士康)計劃投資7億美元在印度設廠,加強當地生產,這表明隨著美中緊張關係加劇,製造業正在加速移出中國。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Elon Musk)在短暫落後於法國時尚鉅子阿爾諾(Bernard Arnault )之後,於週一(2月27日)重新成為了世界首富。
過去10多年裡,中國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專家認為,就算擺脫COVID-19疫情的拖累,中國經濟放緩已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可能已走進了「中等收入陷阱」。
近幾個月,由於日元貶值和資源價格走高的影響,日本食品和能源等生活相關物品的價格持續上漲。由於難以轉嫁成本增長,日本企業破產數量已連續10個月增加。 根據日本總務省在今年2月24日公布數據,今年1月份,日本不含價格波動劇烈的生鮮食品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2020年為100)為104.3,這是該指數連續第17個月上升。1月份該指數同比漲幅為4.2%,是...
週一(2月27日),日產汽車(Nissan)提高了電動車的全球產銷目標,並表示將在美國興建第二座電池廠,增加「電池和礦物供應鏈」的本地化。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25日發布了2022年年報,為公司掌門人的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致股東的年度信函中表示,他對美國經濟仍有信心,同時也警告,美國過去十年財政赤字會導致「通貨膨脹失控」。
一項調查顯示,與過去兩年相比,美中貿易的緊張局勢影響越來越多在華企業,許多企業擔憂風險,對在中國的大額投資裹足不前。
美國高級官員週四(2月23日)表示,美國可能限制韓國公司在中國生產的先進半導體水平,以防止先進技術落入中共手中。
全球金融領導人在俄烏戰滿一周年之際召開會議,評估全球的經濟損失。部分人士擔憂,對莫斯科實施更多制裁,可能阻礙經濟增長改善。
為解決技術工人的短缺,中共當局決定大幅增加工廠部門的機器人數量。然而,彭博社專欄作家特里維蒂(Anjani Trivedi)認為,該政策無法解決中國的勞動力不足,難以實現生產力躍升。
印度及亞洲首富阿達尼(Gautam Adani)近日遭遇了一次重大危機。他的企業在幾天之內,市值縮水超過1000億美元,而這一切源自一家小小做空機構的報告。 阿達尼集團(Adani Group)成立於1988年,最初是一家商品貿易公司,在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支持下通過收購實現擴張。阿達尼花了四十年的時間建立了一個橫跨能源、農業綜...
零售巨頭沃爾瑪公司(Walmart)計劃關閉三個美國技術中心,並要求受影響的員工搬遷,才能保留工作。
近幾個月來,美國主要芯片設備供應商不斷將中國的業務轉移到東南亞。這表明美國出口管制加速了世界兩大經濟體的科技脫鉤。
從去年開始到現在,美國科技企業的裁員潮一直沒有停息,可以看到亞馬遜、微軟、谷歌母公司Alphabet、Paypal等大型科技公司接連爆出大規模裁員的浪潮。那麼,這些科技巨頭為何紛紛裁員呢?對美國經濟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是否預示著美國經濟將要衰退呢?與此同時,中國網絡業者2022年的總營收,也出現了自2017年以來的首次下降,這又意味著什麼呢?我們今天就來談談...
業界人士表示,由於美國制裁令,現在人工智能(AI)用芯片價格已上漲五、六倍。一旦美日荷正式斷供後,在缺乏西方技術之下,中國半導體至少需20年才能縮小差距,許多中小型企業將倒閉。
對許多國家來說,鋰是經濟與能源轉型的關鍵,因為該金屬元素是電動車電池的關鍵原材料之一。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正為此前往南美,希望幫助柏林獲得更多的鋰供應。
美國跨國玩具製造商孩之寶公司(Hasbro)週四(1月26日)表示,今年預計將裁撤約1,000個全職職位,這相當於全球員工的15%,並警告說假期季度的業績不佳。
特斯拉(Tesla)首席執行官馬斯克(Elon Musk)週三(1月25日)表示,積極降價刺激了市場對特斯拉電動車需求,1月的需求大約是產量的兩倍。在未出現外部干擾的情況下,全年銷量可能達到200萬輛。
持續三年的中共病毒(COVID-19)疫情推動了多國另建排除中共的更安全可靠供應鏈的努力。在美國引入台積電,彌補了本土先進芯片產業的重要一環之後,歐洲的先進半導體、關鍵礦物及電動車電池的本土供應鏈的建設也在持續推進中。
中國2022年第四季度的經濟受到「清零」和房市低迷的雙重打擊,使去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數據下滑至近半世紀以來最低水平之一。
美國資深經濟學家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表示,儘管中共承認面臨金融問題,並推進《金融穩定法》,希望控制風險,然而,這些措施不能解決「中國更深層次的經濟問題」。
共有約 1201 條記錄